報載行政院長劉兆玄到台南縣楠西鄉梅嶺視察,不滿去年九月底被颱風豪雨沖斷的「香梅三號橋」,過了七個月重建進度仍是零,臉色鐵青地說:「我無法接受,百姓也無法接受」。
梅嶺風景區發展協進會總幹事許鴻文說,香梅三號橋遲未重建,梅嶺觀光業生意減少三成以上。觀光業者明顯不能接受,身為縣民的筆者也無法接受,報載縣長蘇煥智表示,香梅三號橋重建進度太慢,他也不能接受,多位主管被他罵了多次。
那麼能接受的是那些台南縣政府主管?他們被罵了很多次,竟然不理會縣長,是縣長無能,還是這些主管太混?
縣府工務處長蘇金安解釋,香梅三號橋重建會拖延,是因公共工程委員會檢查時,認為斷橋與野溪沖刷有關,連邊坡滑落也須解決,要求三項工程合併,而縣府與楠西鄉公所都缺乏三項工程一起發包的經驗才耽擱。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說,香梅三號橋去年七月就被掏空,縣府就應馬上搶修,避免斷橋,災後搶修只要拍照存證,隔天就可動用災害準備金發包設計。
錯在公共工程委員要求太多嗎?不會吧,三項工程合併是為安全著想,應該沒錯;錯在「缺乏三項工程一起發包的經驗才耽擱」嗎?這個看似理由的「理由」,似乎正是問題所在,沒經驗難道就不能做事嗎?
九二一大地震時,龐大的救災、重建工作,誰有經驗?沒經驗就不必救災、重建了嗎?納莉風災時,台北捷運變成地下河流,誰有經驗疏導洪流?沒經驗當然也是理由,但可請教專家,去其他縣市取經,甚至上網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方法很多,那些主管究竟做了什麼?
劉兆玄發現斷橋重建停擺,臉色難看地說:「已過了七個月,斷橋仍『躺』在那裡,還要『躺』多久?」是的,還要躺多久!如果劉兆玄沒去看,蘇煥智還會罵多少次,各級主管又還會「皮條」多久?
蘇金安還說,去年橋梁周邊出現掏空,縣府因第二預備金不夠,報請中央協助處理,中央還未回覆,橋就斷了。原來中央也在拖,好在現在閣揆說話了,蘇金安也承認「之前進度有點耽擱,接下來會加快腳步」。
從中央到地方,不推不動,這就是我們的政府,不分藍綠。
胡毅雄(南縣新營/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