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型態的兩代緣分,只要是雙向的付出,都會享受到一種特殊的溫情,大人有感情,小朋友也非常純真、細緻,只要用心去體會,就能享受其中!
膝下猶虛感到寂寞,傳宗接代有點壓力,親情撫慰帶著嚮往,關懷失怙心存善念,這幾項因素造就了很多家庭收養無血緣子女,收養是個統稱,細分還有認養、寄養、領養。
不得不選擇骨肉分離
今生有緣得到第二個爸爸媽媽的愛,同樣都來自被收養,乾女兒和養女給予外界的認知卻悲喜有別。乾女兒討喜投緣而有幸加多一份親情,養女卻多半迫於經濟現實,親生父母不得不選擇骨肉分離,前者好命,後者個個苦命嗎?未必,時代思潮是左右命運的第一個因素。舊時代的多數孩子都難以溫飽,收養入門極可能是為了增添勞力,大家苦成一團,養子女更要多承擔一點。
養女的確曾是苦情的代名詞,熟女偶像梁兄哥凌波姊最早的藝名叫「君海棠」,不但日夜拍戲賺錢養家,伺候養母的生活起居也極為辛苦,打罵更是家常,元智大學教授袁念安認為三十年前教育不夠普及,用打罵當教育:「也就是情緒管理不夠。」
不實際的收養動機
到了新時代,排除經濟因素,收養子女多半是為了膝下猶虛,由善牧基金會的調查看來,國內收養動機第一名為「無法生育」,占到百分之八十五,「做善事,回饋社會」占百分之十九,不論是那一種原因,都是因有心而非被迫,養子女可由幸福來開端,即使日後兩代不是那麼投緣,受到知識程度與法律保護,大概也不致於像早期連續劇一樣成為受虐兒。
跨過一個時空,養女悲情雖已走入歷史,但夢幻不實際的收養動機依然存在。善牧基金會指出,將兒童的利益做為第一考量,才能為他們打造幸福之路,最要不得的是生活沒重心目標,期待新成員來改善,或財產無人繼承,夫妻關係不睦、老來無人照顧,這幾樣動機含有收養風險。如果未受長期追蹤、輔導、領養機構的「身心障礙醫療支援體系」也欠健全,及對領養子女「告知身世背景的態度」未持開放態度,收養的腳步要放慢。
乾兒女連結愛心
音樂老師簡麗莉提議,選擇到世界展望會認養孤兒,一個月七百元,世界各地都有孩子連繫著關愛,距離遠,心靈卻靠近。最退而求其次的簡單無負擔方法,就是認乾兒女來連結自己濃郁的愛心,也可以彼此取暖,享有另一層次的天倫。影劇圈案例尤其多,文英阿姨生病後,輪流住到乾女兒楊貴媚、乾兒子許傑輝家安靜養病,這樣的天倫圖像,說明乾親家的親情不亞於骨肉。
「如果收養的程序過於繁瑣,認乾兒女和養兒女一樣,都可以得到親情。」簡麗莉認為,完成收養程序之前必需先做心理建設,「可愛要愛,不可愛也要愛」,天下養父母要先自問,做得到嗎?
簡麗莉說,兩代之間的緣分,有的是親生兒女,有人是領養關係,但是她在乾兒子身上也享受到超越親情的快樂,任何一種型態的感情,只要是雙向的付出,都會享受到一種特殊的溫情,大人有感情,小朋友的感情也是非常純真、細緻,只要用心去體會,就能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