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妙峰山廟會 熱鬧400年

人間社記者觀璟 |2009.04.16
649觀看次
字級

始於明崇禎年間 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 已被納入大陸國家級文化遺產

【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北京有四百餘年歷史的妙峰山廟會,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傳統朝聖廟會,近日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北京妙峰山廟會,將於本月二十五日至五月九日舉行,有撞吉祥鐘、聆聽古鐘、敲太平鼓、打金錢眼、吉祥樹掛福條等祈福活動。

妙峰山全名「蓮花金頂妙峰山」,山頂有明代的靈感宮,即碧霞元君祠,俗稱娘娘廟,有香池、釋迦牟尼殿、財神殿、華陀殿等。主峰近旁有一組山石,絕口參天,遠觀如蓮,中有一突起巨石,反射金黃日光,故名蓮花金頂,相傳康熙年間娘娘顯聖,皇帝敕封為金頂妙峰山,從此香火鼎盛。

妙峰山惠濟祠始建於明代,三座廟宇群(靈感宮、回香閣、玉皇頂),十四座殿宇,分別供奉釋、道、儒、民間等神靈。明清時期,北京民眾都以能上妙峰山朝聖進香為幸事。

妙峰山傳統廟會始於明崇禎年間,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以萬計的香客絡繹於途,香道多,是其特點之一,從古至今有五條香道,長約十七至二十多公里不等,廟會期間,萬人空巷。

香會分為文會和武會,文會負責設點服務,如沿途的粥棚、茶棚、饅頭棚等,武會負責表演,如高蹺、秧歌、中幡、旱船、舞獅、花鈸、挎鼓等精采傳統民俗節目。

香客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叩首;有的以背鞍、滾磚、鐲鐐、耳箭、懸燈等方式朝山,以示虔誠。其中,背鞍是背繫馬鞍,項戴元寶錁串,匍匐跪地爬山,表示「自變犬馬,以贖己罪」;鐲鐐是穿著紅色「罪裙」,自帶鐐銬朝山;更有甚者,是兩手腕纏皮掛,腰間兩桿,以支持燈籠,蔚為奇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