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媽咪新視界】父子心結大解碼

汪詠黛 |2009.04.15
699觀看次
字級


一位朋友最近為了讀高一的兒子和父親關係的劍拔弩張,苦惱到夜夜失眠,憔悴不堪;一問之下,原來是父子倆為了將來選讀大學組別科系的問題反目。

我安慰她,父子間的熱吵或冷戰不是您家才有,需要時間解決,當雙方都願意冷靜下來,真正聽聽對方的想法,一定可以找出一個雙贏的方法。

別以為這只是隨口說說安慰人的「廢話」,我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她做參考:

我認得一位中部小鎮診所的院長,他有個讀書一路都是優等生、念名校的獨生子。台灣最會念書的孩子,不管是自願或興趣,一半以上不都以考醫學院為第一志願嗎?院長爸爸當然也不例外,希望優秀的兒子以後能繼承衣缽。偏偏這個寶貝兒子對學醫一點興趣都沒有,獨鍾美術,希望以後能朝藝術創作方面發展,與父親的願望相去十萬八千里。

若完全尊重孩子的興趣,父親的考量非常實際:擔心學藝術的沒混出個名堂,就只能坐吃山空,他可不希望這麼一個優秀孩子以後當「米蟲」,變成家族和鄉里的笑柄。

可是兒子很有信心走藝術這條路,他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成就,就算無法成為「大師」,也一定不會餓死;他還很有志氣地要爸爸以後把遺產都捐出去做公益,他不會依賴祖產過日子。

這一對父子誰也不肯讓步,所幸經過母親無數次從旁協助理性溝通、柔性勸解,沒有讓親子關係變惡劣,兩位各執己見的「雄性動物」終於各退一步:

兒子答應考進第一志願的國立大學念個理工學位,讓父母放心他以後有能力找到不錯的工作;但當他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請父親供給學費到國外拿藝術碩士學位,之後的路就由他自己決定怎麼走,當然也不再提供任何金錢資助。

現在這個孩子馬上要以優異成績從名校的理工學院畢業,等當完兵出國念藝術。這一路走來,他始終沒有改變志向,不斷充實藝術方面的實力;同時,他也遵守諾言,認真求學拿到理工學位,因為他充分了解父母的擔憂與殷殷期盼。

朋友聽完這個實例,雖然稍感安心,決定回家說給那對頑固的父子聽,卻總擔心說服力不夠;我突然想起剛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橫山家之味》。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嚴肅老醫師橫山家裡,成年子女帶著下一代返家,與年邁的父母共度一日一夜的夏日時光,內容幽默溫暖,看似平凡的家庭故事,卻處處捕捉到生命中點滴細微的悸動,以及家族親情的淡淡哀愁,不催淚,但每一段劇情都令人回味。

資深帥哥阿部寬在片中飾演老醫師的兒子,剛剛失業,由於大學念藝術相關科系,無法也不願遵守父親的願望走上學醫、行醫之路,即使四十歲了,仍然無法處理對父親的心結;老父親也依然固執地因為兒子沒當醫師,而不滿兒子的種種……

阿部寬飾演那種一輩子都背負著父子情結的男人,其實在我們周遭處處可見,也許因為個性不合,也許因為彼此期待不同,父子血緣關係雖然維繫著,卻互相折磨著,真是何苦來哉。

我勸著朋友:「妳就別操心了,何妨陪著先生和兒子去看這場電影,說不定父子倆會有所領悟喔!」



【黛媽咪幸福花園】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

melodywang10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