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觀音訊】桃園縣觀音鄉新坡國中一群不愛讀書的學生,組成「希望的隊伍」,每周五參加農業技藝班學習耕田、種菜,收成帶回家、便宜賣老師,體會務農父母辛勞、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不僅降低中輟,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
新坡國中農業技藝班,上周參加桃園縣技藝教育農業群園藝組競賽,羅宇皓獲第二名、卓家祥第六名,資料組長黃秀美表示,申請國立桃園農工「實用技能班」可加分、很有利。
教務主任沈亞丘說,農業技藝班由「一群令人頭痛的學生」組成,每周五接受農機老師涂紹龍指導,在校內「耕心園」溫室苗圃有機栽種山茼蒿、西瓜、玉米,學習整地、育苗、施肥技術。
學生起初意興闌珊,「甩都不甩、只想隨便玩玩」,第一次收成山茼蒿才體會收成感動,他們便宜賣給學校老師,或帶回家孝敬父母,羅宇皓說,爸媽嚇一跳,「原來你會種菜!」
卓家祥說,「自己種、自己收成,才知道爸媽好辛苦,真的要付出才有收穫。」他立志當科技農夫,將來回鄉服務。
新坡國中十年前就發展農業技藝班,目前仍是沿海唯一設置農技學程中學,前年因學生喜歡美容、餐旅等時髦科系停辦,沈亞丘認為「回農」潮升溫,去年重整苗圃,掛上「耕心園」招牌,結合鄉土教學。
「孩子們找到自己的成就最重要!」沈亞丘說,農業是弱勢產業,但不愛讀書的學生從中找到留在學校的誘因,「希望的隊伍」降低中輟率,比任何鼓勵都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