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急性腎衰竭有可能不須洗腎。一名住在南投縣的六十三歲男子,因咳嗽、倦怠與體重下降,住進醫院檢查後突然陷入昏迷,腎功能急遽惡化。經轉診抽血檢查發現,病患是血鈣過高引發急性腎衰竭,經對症下藥後,隨即清醒,根本不需洗腎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郭慧亮指出,腎臟衰竭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破解急性腎衰竭的方式,在找出致病因素並排除。這名男子因高血鈣造成腎臟衰竭合併中樞神經失調,經降鈣藥物、利尿劑及靜脈輸液治療,血中尿素氮與肌酸酣迅速下降,腎臟功能即獲改善,完全不須洗腎。
但對於慢性腎衰竭治療,側重的則是致病因素控制,亦即做好慢性病防治。他說,根據民國九十二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有三萬六千多名洗腎病患,究其成因,都與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絲球腎炎控制不良相關。
為了控制飆升的洗腎人口,國民健康局推出慢性腎臟病防治計畫,希望透過衛教訓練,提供病患全方位照顧與諮詢。郭慧亮表示,這項發展顯示,只靠醫師與病患合力奮戰的時代已過去,衛教師加入陣容,才算完整服務。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成立的慢性腎臟病衛教中心,鼓勵所有慢性腎臟病患加入此計畫,安排病患在看診追蹤後,向衛教師報到。舉凡藥物、食物、運動與生活作息,病患皆可做詳細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