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媒體時代來臨 台灣500萬部落客 庶民瞬間成名人 衝擊主流媒體
近年網路部落格(BLOG)興起,全世界已成立超過一億個部落格,許多電影、藝人透過官方部落格與網友溝通,不少網友則透過部落格把自己的觀點、作品推廣到全世界,成為知名部落客。究竟部落格具備什麼樣的魅力,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網路新寵?
部落格源自英文「Web log」的縮寫 「Blog」諧音,原為網路日記之意,指個人管理、透過不定期張貼新文章,夾雜圖片、影片的網站,而使用部落格的網友則稱為「部落客」(Blogger)。部落客在部落格發表文章,讀者留下意見,部落客再回應與讀者互動,形成「WEB2.0」網友參與的互動模式。
行政院研考會去年度調查顯示,在台灣有百分之七十七點八的網路使用者經常或偶爾瀏覽他人部落格,更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七的網路使用者、約五百萬人擁有屬於自己的部落格。
其中,三十歲以下網路族擁有個人部落格的比率超過五成,二十歲以下設置部落格的比率更超過六成,充分顯示部落格能展現E世代特質;調查也發現,學歷愈高的民眾,透過個人部落格紀錄生活及發聲的比率愈高。
由於許多網友並無自行架設網站的能力,提供部落格申請服務的廠商成為網友最愛,包括無名小站、UDN網路城邦、奇摩部落格、xuite、Pixnet痞客邦、樂多日誌、天空部落等,為爭取網友青睞,免費申請即可取得基本服務,若網友需要進階服務或更多容量,才要收費。
南華大學傳播系教授陳婷玉表示,部落格興起象徵「個人化」媒體時代來臨,與傳統大、小眾媒介不同,網路媒體具有民主精神,人人平等,即使總統設立部落格,也與一般網友權限相同,一旦每個人皆可透過部落格發聲,將對傳統媒體造成衝擊,也會產生愈來愈多由「庶民」轉為「名人」的部落客。
無名小站公關吳苑如指出,無名小站是台灣最早提供部落格服務的網站之一,該站最早由簡志宇等人在交大就讀研究所時,由教授林一平指導設置,先從網路相簿服務起家,創立部落格服務後,一年內就吸引超過二十萬網友使用,目前每月ARO(Access Rating Online,不重複上線瀏覽數量)超過一千萬人,堪稱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格社群。
不過許多網友對無名小站源自交大學術網路,卻走向商業機制,並被YAHOO奇摩合併,深深不以為然。
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認為:「創新創業不能不擇手段」,無名小站引發的種種紛爭鐵定是負面教材,使教育資源網路純淨性受到重傷,最終只有少數經營者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