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禮儀教育 要在家庭扎根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 |2009.04.08
1365觀看次
字級

報載教育部認為品德教育要往下扎根,規畫五年方案,將實施範圍向下延伸到幼稚園,針對五歲幼兒舉辦品格教育系列課程,從行走坐臥教起,還要教如何穿著、排隊、用餐,及參觀展覽、比賽等禮儀。

台灣的品德教育是加強,我每天上下班總是看到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明明機慢車必須兩段式左轉,但機車紛紛騎到內側車道和汽車爭道,險象環生,而指揮交通的警察也視若無睹;汽機車碰到斑馬線,也鮮少禮讓行人優先通過;上下公車很少人排隊,因為不搶就擠不上車。

另外,現在流行「嗆聲」文化,如果不教孩子「說話」,未來開口會不得體,例如最近有幾所國立學校管教學生抽菸,師長卻遭同學頂撞,反而讓問題嚴重化。

佛門有云「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就是說明行走坐臥之間,都要合乎威儀,吃沒吃相,站沒站相,坐沒坐相,這就是沒有生活的行儀,在佛門中,語默動靜安詳,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禮儀,這些是自我善法的具體實踐。

《論語.季氏篇》:「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學會禮儀,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記樂記》:「禮者天地之序也。」天地有秩序,也就是禮的來源,而禮所訂的人類秩序就是五倫。

有專家學者認為,品德和禮儀從五歲教起,效果比教大學生更好,筆者認為,其實品德和禮儀教育要從家庭做起,家長當孩子還小時,就有責任教導養成良好的習慣,讓禮儀在生活中實踐。

而且,除了遵守五倫要義和實踐讀經教育外,還可以讓孩子練精氣神和定力來培養良好禮儀,例如我的外甥學習劍道,他本來很害羞,但是練了兩年後,現在整個人儀態莊重,很有規矩,禮貌也很好,常被老師稱讚。

此外,家長也需要再教育,現在家長多半寵小孩,任由孩子隨意穿著,連拖鞋都可以穿出門,看藝術表演、電影和展覽時,任由孩子吵鬧。

所以品格和禮儀教育,追根究柢還是要從家庭做起,孩子在家如果能行禮如儀,未來社會定能安定祥和。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