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行為治療 有效遏止自殺

 |2009.04.08
1972觀看次
字級

馬偕醫院引進 結合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 積極尋求解決途逕 改變邊緣人格思考模式

【本報台北訊】邊緣性人格病患是自殺送急診室的常客,有病患照三餐自殺,馬偕醫院最近引進「辯證行為治療」,可降低自殺、自傷次數,並降低病患憂鬱、焦慮情緒。

台灣自殺問題嚴重,自殺已經連續七年進入國人十大死因,去年奪走四千四百零六條人命。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去年追蹤管理的自殺危險個案高達一千六百七十一人。

其中一名二十四歲女大學生的自殺自傷次數不清,她因為父母離異,母親工作不穩定,無法給予良好照顧,極度沒有安全感,在上大學後結交同性朋友,只要一懷疑女友有任何離開她的念頭就割腕,整條手臂都布滿一條條的疤痕,後來連韌帶都被割斷,必須上石膏固定。

還有一名被丈夫要求離婚的女子,一周自殺三次,割腕、刺腹、服藥過量統統來,因為拿水果刀自殘腹部太嚴重,而住院治療。

精神科主任劉珣瑛指出,這些都是邊緣性人格的精神疾患,具有強烈的情緒不穩定、空虛、疼痛、衝動行為,為避免被拋棄,會做出激烈舉動。最極端的案例是一天三次自殺分別被送往台大、馬偕、亞東醫院,這類的病人可能合併輕鬱、重鬱或焦慮,的確需要藥物治療,但療效有限。

馬偕醫院引進的辯證行為治療方式,結合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心理治療師不只聆聽,還會尋求解決途徑,採團體及個別治療、電話追蹤等,改變病患以自殺為解決情緒手段的思考模式。

精神科主治醫師吳書儀說,馬偕醫院針對四十八名自殺、自傷送急診室的病患,進行辯證行為治療,密集治療半年後,使用貝克憂鬱量表測量,憂鬱指數從九十分下降到五十分,貝克焦慮量表分數從五十二點五分下降四十二點五分,自傷送急診次數從每個月兩次下降至零點一次,自殺企圖送院從每個月一次下降到零點二次。

劉珣瑛表示,辯證行為治療目前只在馬偕醫院推行,由於成本很高,院方希望盡快通過健保給付,推行到其他醫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