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救災 護國禪寺示範滅火

 |2009.04.08
895觀看次
字級

搶救方法與一般建築不同 南韓崇禮門殷鑑 北市首次演練 水幕取代水柱

【本報台北訊】古蹟救災與一般災害搶救不同,方式不當,反而成為毀壞古蹟的禍首,台北市文化局和消防局昨天在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進行防火防災的現地演練,這也是台北市第一次演練搶救古蹟。

台灣位於地震帶,地震頻繁,加上不少古蹟是木造建築,有火災潛在威脅,例如「蔡瑞月舞蹈社」被指定古蹟後,毀於祝融,而義大利強震造成羅馬多座教堂、浴場等古蹟毀壞,更引起台北政府對古蹟救災的重視。

台北市文化局與中國科技大學昨天共同主辦古蹟及歷史建築防火防災研習、演練。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海曙指出,古蹟除了平時維護,地震、火災的預防,災害發生時的搶救,都與一般建築不同,稍有不慎,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陳海曙表示,除了預防工作,相關滅火、文物搶救等處理程序,都與一般救災不同,事前的訓練,不僅提高災害預防的成效,也可減少二次災害之程度。

陳海曙舉南韓擁有六百一十年歷史的第一國寶「崇禮門」(南大門)遭大火吞噬為例,當初因救災不當,消防人員將水柱直接朝起火的木柱噴,結果大火並未燒毀結構,反而是強大水壓沖垮木柱,造成古蹟嚴重損害。

昨天舉行的古蹟消防演練,文化局選擇百年古蹟「臨濟護國禪寺」,模擬起火狀況,首先登場的是消防水柱操作,演習人員輪流操作消防水柱,陳海曙表示,由於消防水柱的壓力太大,因此在救火的時候不能直接用水柱去滅火,要視火勢的大小,以「水幕」或「水霧」的方式滅火。

陳海曙解釋,消防人員在進行古蹟救火時,應將水作螺旋噴霧微粒狀均勻噴出,形成「水霧」,用以隔絕氧氣,進而達到滅火的效果,若火勢太大,應像澆花一般,形成「水幕」,快速滅火。此外,應避免泡沫、乾粉等滅火劑,因粉末易沾在古蹟上,造成古蹟損壞。

該寺創建於一九○○年,於一九一一年落成,目前是全台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日治時代木構建築,也是台灣唯一冠上「護國」之名的佛寺。其中大雄寶殿全為木結構之歇山重簷式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全台目前存留日治時代木構式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