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壘球是由棒球演變而來,許多規則都與棒球類似,但還是有些許差異。
棒球跟快速壘球一樣,守備時是九人上場,慢速壘球守備則可有第十人上場守備,稱為「自由野手」,可站在球場上任何一個地方,一般會把第十個人安排在外野,或是二游中間、壘包的後方,以利守備。
棒球有DH(指定打擊),壘球也有,加上「自由野手」,壘球最多可以十一人上場打擊。
棒球的跑壘員可以離壘亦可盜壘;快速壘球則不可以離壘,但投手將球投出的一剎那就可以起跑盜壘,慢速壘球跑壘員則不可離壘也不可盜壘,避免球擊中球員。另外,棒球及快速壘球都可採取短打戰術,但慢速壘球任何狀況打者都不可採取短打,不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在執行戰術。
棒球及快速壘球的好壞球都零開始計好壞球數,慢速壘球則是球員一上場就從一好一壞開始計數,但同樣是三好求出局、四壞保送上壘。另一項不同的是,兩好球後,棒球及快速壘球打出界外球不記好球數,但慢速壘球在兩好球後打出界外球,即算三振出局。
棒球及快速壘球的好球帶位於腰部與膝蓋間,慢速壘球的好球帶必須往上拋落地後打到本壘板,或本壘板後方的長方形板子,才算是好球。
慢速壘球一壘有兩個壘包,跑者只能踩後面的壘包,前面的壘包是給一壘手踩的,避免跑者與守備員發生衝撞。本壘亦然。但三壘跟本壘間有個四米線,當跑者跑進四米線就不能回頭;當捕手已接到球,若跑者仍在四米線就直接出局,避免衝撞。若是跑者在進入四米線前回頭,當下就沒有四米線的規定。
慢壘還有數項特殊規則,例如「死球」,即投手投出球經過本壘板上空,即為「死球」狀況,跑壘員不得有動作;如果球被擊出則比賽繼續,所以慢壘比賽節奏非常快。在打擊方面,打者不可採用砍劈方式,用球棒當菜刀以砍斬的向下打法;被宣判第三個好球時,即使補手漏接,也沒有「不死三振」;觸身球僅以一壞球計,不保送。
投手方面,在投球前,必須以單手或雙手握持球在身體前完全靜止一至十秒。僅軸心腳踩板即可,投出後均可向前或向後離開投手板。投手投球必須經過離地面二公尺以上、三點五公尺以下之空間。否則判為違規投球;球路弧度在此一空間內,經打擊者肩下至膝上的高度,且在本壘板上空,即為好球,其他即壞球。
投手投球時的揮擺動作必須連續,若中斷或逆轉,則判一壞球。投手如欲保送打者,可告知主審直接上一壘,不必投四壞球。捕手自投手開始投球動作後,至球被擊出或到達本壘板之間不可越出捕手區位置之外。慢速壘球沒有特別規定男生、女生誰能參加,只要有正規報名聯盟比賽,皆可上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