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充電室】從頭開始變老

吳德里 |2009.04.02
511觀看次
字級

人體要處在身心靈皆平衡的狀況下,才能稱得上完美健康的這個觀念,被西方主流醫學漸漸接受以後,近年來有關頭腦的研究,成為愈來愈多醫科學生有興趣專攻的顯學。

這個重量三磅左右,卻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能在一秒鐘內接受一百個信息的人體器官,不只能控制身體運作,傳遞訊息,儲藏記憶,它瞬間向人體以外生物和異次原接收和傳遞訊息的能力,更是自原始以來就教人類著迷探索的領域。

大腦和聰慧中間雖然有個等號,不過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卻有自然減緩的趨勢。腦力的衰退從十六歲開始,二十五歲是人類手眼協調工作能力的高峰,從此以後就開始走下坡,所以千萬不要期待和國小的兒子比賽玩電玩遊戲,而能贏得尊敬;到你四十歲時,在你們念國中的子女心中,已是標準的老爸老媽,無論是比行動敏捷和口齒伶俐,都輸給下一代。到年近五、六十,在下山的連續彎路上,明明知道該轉個彎,手握駕駛盤、腳踩煞車油門,你就是不敢像年輕人一樣,就這麼飆下山。

小時許多人都「了了」,年紀愈大愈不行,在男性是特別表現在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減弱上,當更年期男性在妻子拋給他接二連三的問題和數落時,往往特別不耐煩和毛躁,這不一定是男性荷爾蒙在作怪,或愈老愈大男人主義,而是他的語詞能力已明顯減弱到無力像年輕時逐一抬槓。對於女性來說,快速流失的在於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對空間知識的能力,所以經常是被指出在駛向高速公路出口時,缺乏方向感的一族,好消息是,她們通常都不引以為恥而勇於熱切問路。

很多人小時候的共同記憶是被老師罵「漿糊腦袋」,長大被上司罵「糊塗蛋」,到老被兒女戲謔是「老糊塗」。其實根據腦部科學家的發現,這種形容詞是再傳神不過。腦部的黏性物資是一種蛋白質碎片,它是由基因控制的腦內β澱粉樣蛋白,它會促使腦內的神經網絡出現故障,而使你的神經網絡像掉落的樹枝和雜亂的叢草混成一團,如果神經原纖維糾結,絕對會讓你舉止笨拙,力不從心。

老化雖然埋伏在基因中,等到適當時機即啟動,但是基因卻沒能對老化取得絕對的控制權;我們的周遭到處都有這種活生生的例子,那種人就是教你一看就驚呼「天人」,絕對比他的實際年紀年輕三歲、五歲,甚至十五、二十歲,因為我們其實還有不少空間,可以採取行動,延緩基因作用的力道。(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