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心--看歐洲】市政廳的驢事

滿謙 文‧攝影 |2009.03.30
428觀看次
字級

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參觀當地的市政廳是每個遊客都會去的景點之一,原因是這裡是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為獲獎者舉辦盛大的慶祝宴會廳所在地,據載自一九○一年舉辦至今,共有五十三個國家派代表參加過諾貝爾獎的頒獎宴會。二○○四年我和滿舟、覺容法師巡視歐洲各道場,國際佛光會裴海蒂督導、呂慧芬會長陪同我們去欣賞了這座優雅的廳堂。

市政廳高聳於梅蘭湖畔,地理位置絕佳,從市中心任何角度均能看見這幢褐紅色高一百○五公尺的方形塔樓,披著裝飾手法的砌磚外衣,具有威嚴之勢的塔樓頂端矗立著綠銅貼片的鐘樓尖塔,塔頂上有三個造型優雅的鍍金黃冠「三皇冠」,象徵瑞典傳統的光榮歷史,三皇冠推向湛藍遼闊的斯德哥爾摩天際線上,堆砌出八○○萬塊紅磚的優雅姿態。這棟建築物是由瑞典民族浪漫運動啟蒙大師建築師奧斯特柏格設計,於一九一一年動工,經歷十二年始完成。這位瑞典近代重要的建築師擷取瑞典知名的萊克古堡和威尼斯總督府之設計風格,歸結出市政廳的表現意念,就此不難看出瑞典人樂於接納外國文化的胸襟。

市政廳內最著名的藍廳,是每年十二月十日諾貝爾獎後之慶祝晚宴即在此舉行。列柱環繞的大廳搭配闊氣的階梯,全部以紅磚質材建造,散發著迷人的磚瓦之美。明明是褐紅色的磚彩貫穿廳堂,卻為何名為「藍廳」?建築師原構想是要以藍色為主調,因此用砌蓋柱所有磚塊再繪以藍彩,沒想到紅磚呈現出的色澤質感震攝了建築師,讓他放棄原來之意念,決定保留整座大廳的紅磚之美,然而所有圖紙和資料上仍保留「藍廳」這個名字,儘管牆體真正的顏色是紅的。

藍廳中寬闊的樓梯是諾貝爾頒獎典禮中的重頭戲,因為要讓與會的女士貴賓盛裝下依然能夠姿態優雅,樓梯比例經過建築師三次帶太太穿著晚禮服,穿上高跟鞋來回走過才確定樓梯高度,可見建築師用心之深。

沿著各廳逐步一一欣賞,靠湖邊這一面是讓人心曠神怡的「王子畫廊」,沿著窗邊展開來之迴廊,窗外是斯德哥爾摩的水邊風景,迴廊裡矗立著兩道直列的圓柱群;與窗外呼應的牆上則是瑞典近代重要畫家,也是皇族成員的歐根親王巨幅畫作│斯德哥爾摩的湖岸風景,與窗外風景對稱應和著。

市政廳最引人注目流連的是,運用約一百九○萬片鍍金馬賽克架構起來的氣派大廳│「金廳」,金碧輝煌忽明忽暗地閃爍耀眼的神秘氣氛,北面的牆面上是鑲嵌畫描繪梅倫湖女王的肖像,氣勢。最有趣的是金廳入口上方有一尊國王的頭像,但是頭部卻不見了,緣由當時因為市政府要趕工完成,原來預計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限制一年半要完成,馬賽克藝術家被催促之下,急就章趕工的結果,沒有計算好高度比例,就造成國王斷頭,完成後雙方吵架,市政府方面堅持施工有問題,馬賽克藝術家辯稱這符合瑞典的歷史,因瑞典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國王被鄰國的軍隊砍斷頭。

聽了這段歷史公案令我不禁哈哈大笑,原來急就章趕工程的事情古今中外皆同,陪同我去參觀的裴海蒂督導說:「唉!我們瑞典人就是這麼驢!」我想許多事情是急不來的,如果沒有事先做好計畫就會像這座金廳一般,永遠留下「驢」的歷史無法重來。

雖然有這樣的「驢事」,但瑕不掩玉,幸好這棟市政廳每年舉辦的諾貝爾獎風采彌補了建築物的缺失,這棟建築物也帶給我一個省思,「事先決策計畫勝於匆忙的行動。」另一方面卻帶給我許多樂趣,嗨!只要想到這件「驢事」,哈哈哈!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