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今年二月失業率飆升到百分之五點七五,創民國六十七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新高;全國失業人口六十二萬四千人,加上「隱藏性失業人口」,廣義的失業人口達到九十萬七千人。政府全力布建防線,情勢仍然如此嚴峻,令人十分憂心。
為了改善失業問題,政府這幾年一直努力促進人民就業。倘若沒有這些措施,情況可能更糟。隨著失業率逼近百分之六,內閣也面臨強烈的「將會知所進退」政治壓力。相關部門應抓緊三、四月間失業率較緩和之際,積極研提有效的促進就業對策,為人民營造一個安和樂利的生活環境。
二月份失業率比元月大幅彈升零點四四個百分點,是十五年來最大月增幅,彈升速度驚人。主計處分析就業市場欠佳原因,是碰到農曆新年,許多臨時工的工作結束,造成失業率攀高;以及許多公司行號緊縮、歇業,也使失業人數大增。
除了失業率和失業人口飆高,二月份就業市場多項指標也創歷史新高。包括失業人口中,有近半數、三十二萬九千人是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丟了飯碗;就業人口比一月銳減七萬九千人、減幅百分之一點二一也創歷史新高。不過,這些統計可能存有一些盲點。
例如,政府提供的失業救濟金,可幫助失業者暫時度過生活難關,用心良善。但有些並無經濟壓力的年輕失業者,在尚無理想工作機會之前,寧可領失業救濟金在家休息。也有些正在領取失業救濟金者,雖然已經找到新工作,卻要求新的雇主先勿為其辦理勞保、健保,好繼續申領失業救濟金。而新雇主為貪圖可以節省每月的勞保、健保費用,也予配合。這種違法行為,不足為訓,也影響了失業調查的精準度。
在二月份的調查統計中,全國受失業波及的人口達到一百三十六萬五千人。其中,四十五到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失業者高達十三萬八千人,他們和其家庭的生活特別讓我們牽掛。這些非自願性失業者,大多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失去工作後,嚴重衝擊全家生活。偏偏因為年齡關係,再度就業的難度較高,應該優先列為輔導就業的對象。
三月的失業率可望下降,但五至八月又會有三十萬名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人力銀行對企業調查後預估,今年九月的新鮮人就業率將不到三成,「一定會僱用新鮮人」的企業比率還不到一成。一職難求更嚴重,失業人數不易下降。
最近,大陸「家電下鄉」的「急單效應」需求,讓國內廠商陸續取消員工的無薪假,有利於就業復甦;而隨著陸客來台激增,觀光業一片好景,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服務需求。如何抓緊勢頭、因勢利導,是當前使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