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榮總昨天發表臨床研究顯示,注射釔90微球體的體內放射治療,為四十一名癌症病人帶來顯著療效,但這類藥物未獲藥證,不適用於所有癌症,應由醫師審選病患及專案使用進口藥物。
北榮放射線部醫師李潤川指出,在評估病患是否適用「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時,主要是依據「肝內鎝標記巨聚合白蛋白掃描」的核子醫學檢查,在測定肺分流百分比、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肝臟的動脈結構等結果後,還要預先永久栓塞通往胃腸的側枝血管,確認病患是否適合治療。
衛生署目前尚未核准釔90微球體的放射性藥物在台上市,衛生署認為這是醫療機構對特定病患救援療法,需通過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及衛生署專案申請流程。
李潤川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二○○二年核准釔90微球體治療大腸直腸癌的肝轉移,歐盟在二○○三年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肝腫瘤病患,多篇文獻證明第一線使用體內釔90放射線療法,提升腫瘤療效反應率及病患三年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