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保育海鳥資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研擬新規定,要求赴南緯二十八度以南水域作業的延繩釣漁船,須裝設避鳥繩,以減少意外捕獲海鳥機會。
漁業署指出,據二○○三年國際鳥盟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議報告,延繩釣漁船威脅二十二種名列國際保育聯盟紅皮書的海鳥,包括十七種信天翁及五種薙鳥,其中十九種分布範圍在南緯三十度以南水域。而延繩釣漁船在海上作業時投放釣餌,在釣餌尚未沉入水中時,海鳥常會衝向啄食,意外被鉤住而造成傷亡。
漁業署表示,雖然台灣延繩釣漁船大多在信天翁或薙鳥活動範圍以外水域作業,意外捕獲海鳥可能性不高,不過漁業署仍擬定「台灣減少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國家行動計畫」草案,採取減少意外捕獲海鳥措施,善盡保育責任。
根據草案,台灣將建立海鳥意外捕獲評估體系及方法,透過漁業統計資料蒐集系統,建立完整漁船等資料及意外捕獲海鳥資料庫。同時規畫推動忌避措施,要求漁船作業時採取忌避方法或技術,減少海鳥意外捕獲。
此外,漁業署也將加強推廣、訓練與保育,盼吸引學界等提升延繩釣漁業的海鳥忌避方法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