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聯想

廖匃 安(台南一中二年十九班) |2009.03.22
702觀看次
字級

自然是一本書,一本刻劃古往今來、傳承流轉遞嬗的巨著,但扉頁一翻又如一部電影,活生生而不死板地上演雄偉如宇宙、細小如昆蟲的大千世界,有美景,更有聲音。

在自然中,人們能感受到安詳與親切,並非因為靜寂,有時,正是自然活躍而鼓動的生命力,使人精神放鬆、心靈沉澱,而最主要的,是人們逃離了困擾的源頭:市聲、人聲。因此,靜的是人的內在與心境。這時,自然中的「天籟」,都無形中扮演著某些角色,有的提醒你:「嘿!這是自然。」如夏日的鳥語、清晨的雞鳴;有的則以聲韻的和諧襯出寧靜,如一整個夏日在聒噪中反璞歸真的蟬聲。

事實上,對於自然中「聲音」所具備的奇妙能量,古老智慧已有研究。聽,佛教以梵音為本的偈語「南無阿彌陀佛」不正使人如置身一片蟬聲或枝葉搖曳聲中,心靈益發沉潛寧靜詳和?許多宗教音樂皆以水聲為背景,也是這個道理。以現今科學角度解釋,是那聽似一成不變的頻率與腦波「共振」,進而使腦波穩定,具安定人心之功效。在一成不變中,彷彿又富含變化、玄機,與生機。

但所謂自然,而者非自然?人既屬於自然,人所創造的喧囂、噪音是否某種程度上也屬於自然?若是,則人無時無刻不處在「禪」的境界了。無須刻意走進山林,不必遷就外在,只要心不受干擾,則靜在心中、襌在心中。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便高明地在自己的茅廬斗室中想望了一塊避秦之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市聲鼎沸、人聲嘈雜彷彿也與天籟無異了。

對聲音的擇取不再挑剔,則精神與性靈的昇華便毫無罣礙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