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園裡,一切生物原本有限的生命週期,總要比在其他地方顯得更短促、更一目瞭然,也更容易洞察。早在種作季節尚未開始之前,人們便已經著手將食餘、動物殘骸、剪下的嫩枝、切除的莖幹,還有蘋果皮、檸檬皮、蛋殼,連同所有的排泄物倒在一起做成堆肥。農人不將垃圾的凋萎、崩解和腐爛視為無關緊要,而是仔細守護,不輕易糟蹋。陽光、雨水、霧露、空氣與低溫使堆肥分解,最後所有動植物的殘骸回歸土壤,使之色澤黝黑,肥沃而營養;沒多久,胚芽便從穢汙與死亡中誕生,在那清新、美好的姿色裡,腐敗與分解再度還原為力量。這樣簡單明暸的循環過程,我們人類卻一再困而思之,各家宗教也說得玄之又玄,殊不知每個小小農園都有顯而易見的輪迴現象,不動聲色地快速進行著。沒有任何一個夏季的繁盛,不是受惠於去年先死者的滋養;沒有任何一種農作物最後不是化為糞壤,一如它當初從土裡萌生。
我懷著對春天的期盼,在自己的小園子裡播種豆子、生菜、木犀草和水芹,並用它們祖先遺骸化成的腐植質施肥,想像它們輪迴再生,長出今年的作物。和所有的人一樣,我也經常把這個報應不爽的循環機制視為理所當然,當做衷心完全接納的美事;只有在播種和收穫的時候偶爾會想到,在地球上的一切造物當中,唯獨我們人類對這物質循環現象還時有不滿,這實在是耐人尋味的怪事──我們對一切物質守恆不滅的事實非但不知足,還妄想追求自己個人的永生呢!
──選自《園圃之樂》(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