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西門國小五年級學生黃承閔練古箏七年,前天拿下全國學生箏獨奏第二名,得獎的喜悅,讓他忙著向親友報訊,但十一歲的他已體會出學國樂發展前景不如西樂的困境。
黃承閔四歲學古箏,當年還是國樂界年齡最小的,他母親為一圓兒子古箏夢,四處拜師,都被以「年紀太小」打回票,好不容易有位女老師同意試試看,才學一年,他就通過古箏黃鐘獎初級檢定。
「閔閔是因為看了笑傲江湖,很迷令孤沖,覺得他功夫好、古箏技法高,幻想自己要成為風流倜儅的大俠。」黃承閔母親林寶珠說,早上起來,閔閔會把睡衣上棉絮拉成古箏弦線般,手指來回地在弦上移動。
讓孩子學古箏,林寶珠不冀望兒子能進入音樂班,只希望他多一項興趣,在學習路上不孤單。
喜歡穿唐裝的黃承閔,私底下就是小男孩,愛開玩笑、也愛玩。練習時,偶爾態度散漫被老師警告要「停課」;但一上台,他就變身「小大人」,手指在箏弦間來回撥動,彈出一手流暢好琴。
古箏重視弦律、意境,他很感謝幼年時的老師鄒文玉,她常是邊教邊演,讓他學會用琴弦表現情境;現在老師劉佳雯則教他樂理、難度高的技巧;而西門導師葉益任則是他的加油站,常用鼓勵、祝福,讓他表現出實力。
黃承閔說,很多人把西樂當升學捷徑,他覺得很孤單。他說,「古箏不是人生的方便門,而是能幫我分享煩惱、體會快樂的最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