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跟人一樣,也是需要休息,需要被好好保護,才能「永保安康」,這也是玉山國家公園積極推廣的「無痕山林」觀念。從「無痕山林」出發,「生態旅遊」近年來在世界各國大行其道,蔚為一股風潮,相關風氣也延伸到登山運動中,「玉山近山祭」活動便是此一觀念的具體實現。
氣勢磅礡的大鼓聲中,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月初舉辦「守護聖山—玉山近山祭」活動,現場湧入了來自各地的上千位愛山人。在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葉世文、玉管處處長陳隆陞、聖山守護大使紀政等人的見證下,共同宣告玉山在經過一個月的「靜山祭」後正式「開山」,讓喜愛登山的民眾可以再次親近這座台灣人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聖山」。
為展現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尊重,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規畫了「淨山—靜山—敬山—近山」的系列活動,邀請登山團體、愛山人於一月中旬上玉山,展開「淨山」活動,以沿路撿拾垃圾的方式,還給山林大地原始的乾淨面貌,讓玉山保有「休養生息」的空間與時間,一直等到春意盎然、萬物復始的三月來臨,再重新讓玉山以最原始自然的面貌重現於世人面前。
玉管處以布農族的「敬祭山神」儀式來傳達對玉山的敬意,而國內多個健行登山團體、山難救助協會等團體也共襄盛舉,為「近山祭」揭開序幕。隨後由葉世文與數位聖山守護大使共同授旗給將首登玉山的九個登山隊伍,象徵玉山的「開山」。
伴隨著美妙的布農族八部合音,只見「玉山首登隊」的一批批山友在雲霧繚繞中,以穩健步伐,一步一腳印登上玉山,將「人」與「山」構築成一幅美麗畫面。
除了開放九支首登隊登頂玉山外,玉管處在活動當天也規畫了「全民守護聖山—塔塔加生態之旅」,由經驗豐富的專業解說員與導覽義工帶領民眾導覽塔塔加附近的森林生態之美,透過健行、觀察以及解說,心領神會「玉山之美」。
而一連串的內容只是「淨山—靜山—敬山—近山」活動的起點!陳隆陞表示,藉由玉山首登隊的「出發」,不只是要傳達人對自然的崇敬,更希望建立「無痕山林」的登山觀念,就如同布農族族民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般,布農族將他們對待山林的態度回歸到最根本的「尊重」,不隨意破壞山中的一草一木。
這也是玉山國家公園積極推廣的「無痕山林」觀念。「無痕山林」在歐美等國已行之友年,其概念主要源自於一九八○年代初期,強調登山健行者應該在出發前做好充分規畫與準備、妥善處理垃圾及維護山林環境的完整、不隨意破壞;尊重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不捕捉、不盜採等。
長期投入登山教育推廣的玉山國家公園巡山員江秀真表示,簡單來說,就是「凡走過不留下痕跡」,讓山林之美不因人類的造訪而有所影響,依然保有最原始自然的面貌。
為讓玉山更符合「無痕山林」的生態環保精神,玉管處計畫投入六千萬元翻修現有的「排雲山莊」,以生態建築工法將排雲山莊改頭換面成全台灣最高的「綠建築山屋」。
陳隆陞表示,每年有高達四萬人次的民眾造訪玉山,但排雲山莊每天只能提供近一百人的床位,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玉管處一直希望能提升排雲山莊的使用空間,並讓整體建築更符合生態訴求。
陳隆陞說,只要設計圖順利出爐,排雲山莊就可開始展開翻修工程,希望最快可以在明年底前完工,預計落成後將可提供一百五十床至一百六十床的床位,不只有助於提升使用效率,也更彰顯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