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學課程,不再只是停留在欣賞的階段;而是透過實際參與,更深一層的認識藝術品展覽的運作。
【本院訊】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做中學」的理念,在佛門裡,則講求「解行並重」,這兩者間均說明了,學習不能只求書本上的知識,還必須應用在生活上,從行動中去驗證書本的知識,最後才能累積成為生活經驗中的智慧。叢林學院這學期禮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教授「佛教美學」中級課程。
如常法師勉勵同學「課堂上的知識並不能使你成為專業,專業還必須經由實際操作、不斷重複地做、增加專業知識、一門深入地研究。」為了能讓同學學以致用,本學期的課程,不再只是停留在欣賞、感動的階段;而是透過實際參與,在與藝術家的接觸中了解到創作靈感、過程的點滴,及佈展、卸展時的每一項事前、事後準備、規畫與溝通,使同學對藝術品展覽的運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一場成功的展覽,需要許多的因緣和合而成。」如同一件好的作品,若缺少燈光、空間位置擺設、宣傳、好的導覽員、觀眾,便無法顯現出作品的存在價值。因此,一個展覽最重要的是「意、美、動」,透過詳盡的策畫、作品的呈現、讓人產生感動,這便是一個成功的展覽。
課程中,如常法師表示,「在美術館發心多了,不僅能讓自己一門深入,也可以弘法佈教。」每一次的展覽只要用心參與,不僅可以與人結緣,也對該文化領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從展期中,了解到參觀者對於作品的觀感。這門課程在學期末時,以示範佛堂的策展,做為學習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