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志工葉素榮 生亡者都服務

記者李祖翔/文‧翻攝 |2009.03.14
1038觀看次
字級




葉素榮說,殯葬志工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是環境保護,所以在清明節前後,都會上陽明山服務,整理供桌和控制燒香數量。記者李祖翔翻攝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自從志願服務法推廣以來,為人服務最後一段旅途的殯葬志工人數明顯增加,已有義工經驗三十年的葉素榮,名副其實閱「人」無數,也是不怕「死」的志工服務團團長,她說:「這是人生畢業的場所,人們不想聽、不想來,卻遲早要面對,提早接觸可學到很多不同角度思維。」

年輕時葉素榮就喜歡做社會服務工作,也是中央婦工會婦女政策白皮書的終身義工、客家文化義工、緩和安寧臨終關懷義工,及創世基金會關懷獨居老人義工,足跡還伸入偏遠部落如復興鄉、尖石鄉運送物資。因為擔任過許多協會的常務理事、理事長,常參加公祭看得多,因而建議殯儀館設置志工服務團,不僅被採納,還因經驗豐富,受邀擔任志工團團長。

悲傷輔導 撫平家屬傷慟

殯葬志工主要工作是「指引」和「悲傷輔導」。所謂「指引」,可不是一件簡單事,葉素榮說,有次一位老先生匆忙走進殯儀館,說要弔祭一位一百零四歲往生者,但「不知道姓名,不知道性別,也不知道在那一廳。」她除了走遍各大館廳、向櫃檯詢問、查電腦外,旁敲側擊了解老先生要弔祭的人,「指引狀況千百種,要看你有多少愛心、耐性,否則真的做不來」。

再者,「悲傷輔導」有點像「臨終關懷」,後者對象是難以接受生命旅程將結束的人,前者則是無法承受傷痛打擊的家屬。兩者不同的是,殯葬志工要想方設法讓一位以上的家屬平復心情,有一次一位已成家的中年男子因病過世,他的媽媽幾近暈厥,葉素榮對不能接受事實的家屬說:「你們不要哭,否則阿嬤受不了打擊。」再轉安撫她:「兒子要到沒病痛的地方去了,妳一直傷心,他會捨不得走啊。」如此慢慢地以陪伴、傾聽,協助家屬接受事實。

克服害怕 學到難得經驗

「我喜歡幫助人,盡一切我能做的。」葉素榮有著熱心的性格,像看到一對情侶在門口拉扯,她也會上前詢問,了解原來是阿兵哥想探望往生父親,但女朋友對殯儀館很忌諱,嚇到腿軟,葉素榮就自願陪伴,進去後見往生者「死不瞑目」,阿兵哥不知所措,她邊道歉沒趕上最後一面,邊拉著阿兵哥的手幫他爸爸闔眼,結果很順利,「我相信只要志工願意多協助,神鬼都會保佑一切圓滿。」

其實殯葬志工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首先要克服害怕這一關,其次,還要通過悲傷輔導兩階段培訓合格,葉素榮自豪地說:「殯葬服務的學習成長經驗,是一般志工碰不到的。」

打掃乾淨 愈幫忙愈開心

殯儀館服務了八年,葉素榮從沒遇過靈異事件,雖然很少夜晚排班,義工也以外場為主,但她最喜歡的仍是打掃「拜飯區」,將供著許多易腐的米飯區域打掃乾淨,她說:「每多幫往生者一點,就愈開心。」

做義工很快樂,但是葉素榮快樂的理由是殯葬服務給了她服務人群的機會,既為往生者服務,也撫慰家屬,像近年推行的「聯合奠祭」,就是由十位以上義工提供免費服務,他們也都受過專業司儀訓練,清明節還會協助整理供桌、宣導減少燒香數量以維護空氣品質,做的事可謂具長遠性又有多重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