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很多人認為物理學是很艱難的學問,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說:「有了好奇心,鑽研物理就不難了。」他鼓勵年輕人多培養好奇心。
楊振寧是清大梅貽琦榮譽特聘講座,應邀到清大訪問九天,昨天演講談「物理學的誘惑」。
楊振寧表示,好奇心可以改造人類生產力與福利。他以Faraday為例說,他二十歲偶然被化學家Davy僱為助手,當時電與磁關係不清,他用簡單設備做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讓人類進入電的時代。
他又舉小Faraday四十歲的Maxwell作例子,指Maxwell一八六一年證明了電磁波,把人類帶到電磁波通訊時代。「我們無法想像,現代若無電視、無線電、網路通訊,這個社會如何運轉?」
楊振寧說,過去宇稱守恆是物理界公認的基本定律,一九五七年吳健雄實驗證明,在貝他衰變中,宇稱不守恆,當時在物理界引起震撼。
他和李政道提出「對絕大多數力量而言,宇稱是守恆的,但對另一些力量則未必這樣」、「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缺乏實驗證明」,一九五六年文章寄出後,理論物理學家費曼跟人以五十對一賭宇稱必定守恆,諾貝爾獎得主Bloch甚至說:「如果宇稱不守恆,我會把自己的帽子吃掉。」
他說,當時沒人願實驗,只有吳健雄有好奇心,終於證明「宇稱不守恆是弱相互作用下的一般特徵」。
楊振寧表示,粒子物理與高能物理不是年輕人適合的領域,這一代年輕人做應用物理的研究,成功比例大得多,像核磁共振技術,每年上億人使用,就是一個例子。楊振寧與翁帆夫婦昨天也到清大梅園拜謁清大創校校長梅貽琦的墓園,並探望病中好友沈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