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四正勤」一心三觀的觀法,能讓行人進入涅槃境界。若是不能入者,是行人不夠精進,心過於散亂的原故。此時,則必須善調心念,審察、觀照心性,使心寂靜,名為「上定」;於上定中,修習欲、精進、心、思惟等四如意足。
所謂「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定中觀察智慧,如密室中的燈,照明物品了了分明。以觀照明了,斷除行為缺失而成就,是名修如意足。
所謂「精進」如意足:於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而能如願滿足。
所謂「心」如意足:是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能如願滿足。
所謂「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能如願滿足。
若能如此修持定心而入,就不須其它法門。若是不能入者,應當進修「五根」。
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1.信根:篤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生出一切十力、無畏、解脫三昧、無漏禪定解脫。若能如此,就不需要再修其它法門。2.精進根:修於正法,無間無雜。3.念根:乃於正法記憶不忘。4.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是為定根。5.慧根:對於諸法觀照明了,是為慧根。若勤修五根,也能入道,成就大乘法門。
修持五根若不能入者,再進修「五力」,令善根增長,遮除各種煩惱,是名為「力」。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1.信力,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3.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4.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5.慧力,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若勤修五力,也能入道,成就大乘法門。
修持五力不能入道者,要用「七覺支」來調和。
七覺分,又作七覺支、七覺意。1.擇法覺分,能揀擇諸法之真偽。2.精進覺分,修諸道法,無有間雜。3.喜覺分,契悟真法,心得歡喜。4.除覺分,能斷除諸見煩惱。5.捨覺分,能捨離所見念著之境。6.定覺分,能覺了所發之禪定。7.念覺分,能思惟所修之道法。修此七覺支,即得以入道。《大智度論》說:「若遠離五蓋,專修七覺支,不能入道者,無有是處。」此即是強調七覺支的殊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