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十世紀 完整保存回鶻寺院特殊形制、塑像和壁畫 中國政府鉅資進行古物保護工程
【人間社記者觀琛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專家組團,自四日起,對新疆省吉木薩爾縣北庭西大寺進行壁畫保護、考古發掘論證。
北庭西大寺始建於十世紀高昌回鶻時期,由回鶻人興建,保存回鶻寺院特殊形制、塑像和壁畫,是當時佛教文化藝術中心,也是天山以北僅存早期佛教遺址,絲綢之路北線佛教文化寶庫,明初毀於戰火;其在題材、構圖和人物形象上極為獨特,對研究中國西部地區古代歷史、東西文化交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名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大寺整體長約七十公尺,寬約四十三公尺,由夯土台基與土坯砌成。東面有一尊殘長十三公尺的臥佛,還有一幅大型「分舍利圖」壁畫,保存完好,是回鶻佛教藝術的極品。
北部是正殿,中央有殘高約十公尺大佛,正殿之北、東、西三面外側各有三層洞窟,一、二層大致完好,第三層全部坍毀,主要有經變畫、供養畫、供養菩薩和比丘、供養人等;還有護法擎龍幅圖、婆羅門擊鼓圖、馬頭觀音像、千佛像及各種供養人物等;壁畫和塑像旁有回鶻文和漢文題名、題記。
這座以夯土和土坯為主的古城及佛寺遺址,因受自然氣候影響、地下水侵襲與人為破壞,受損嚴重,中國政府投資人民幣二千三百多萬元進行保護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展示新疆西域歷史和佛教文化藝術的科學考察、教育基地,以及文化旅遊勝景。
北庭西大寺遺址保護主體工程已完成。經過論證後,專家們就文物保護工程提出具體措施,並責求文物保護和考古專家在施工現場進行指導,避免對文物本體(包括佛像、壁畫、土牆等)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