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養

星雲大師 |2006.03.17
1802觀看次
字級

學生要蓄養各種能力,將來才能為社會所用;企業要蓄養人才,才能永續經營。人要蓄養體力,方能精神奕奕;人要蓄養興趣,人生才能豐富,乃至要蓄養人緣,才能為眾所信。對於「蓄養」,有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寡言得以涵智:《禮記‧內則》曰:「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有的人講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不經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得罪人還不自知;有的人沉默寡言,一旦需要開口,總能口出智慧之語,令人尊敬。因此,一個謹慎的人,不會隨便開口說話;一個急性子的人,話總是特別多,卻也常因語出不當而後悔莫及。

第二、慚恥必能增德:宋朝詩人李邦獻說:「以禮義為交際之道,以廉恥為律己之法。」人若能時時生起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自己的心,一定能增上道德。過去有個畫家為了畫羅剎像,想找面貌兇惡的人做模特兒,有人建議他到監獄找,畫家到了監獄,看到裡頭有佛堂,便打消來意。管理員問他,他說:「被佛法之水沾沐的人,再怎麼兇狠,都會有慚愧心,這裡不會找到面貌暴戾的人了!」所以,擁有慚恥心,心地必是莊嚴美麗。

第三、寧靜足以自處: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身心無所安置。有的人一上講台,緊張到手腳不知道放哪,身心無處安頓。明朝周敦頤說:「無欲則靜,靜則明。」從寧靜中,才可以體會到更寬廣的世界。所謂「寧靜」,並不是一切停止不動,而是內心沒有聲音,即使在熱鬧場中,心仍不為外境所動,這才是心靈的寧靜。

第四、觀照當能明心:佛陀說法,要觀照眾生的根性;商人售貨,要觀照消費者的需求;人想過得自在,要經常觀照自我,觀照自己是否妄想紛飛,觀照自己是否寬以待人。觀照力不夠,就無法明白事情的真相,煩惱也就不得消除。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要能觀照出苦樂皆由分別心所造作,才能自我健全。

所謂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人們平時就要蓄養心性,養深積厚,儲備好自身的能量,方得普世利人。「蓄養」有四點意見:

第一、寡言得以涵智,
第二、慚恥必能增德,
第三、寧靜足以自處,
第四、觀照當能明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