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台中縣勤益科技大學推動大一新生須擔任校園和社區義工二十小時,大學四年須服務七十四小時才能畢業,不僅讓該校六千多位學生成了學校和社區幫手,學生也學習如何對人付出關懷。
校長陳坤盛是此制度推手,他表示,靈感來自東海大學勞作教育,但勞作教育僅限於校園,他則是把義工服務推向社區。
以該校為例,每年日間部新生有約一千六百名新生,學校將他們分兩組,上學期,一半服務校內,另一半服務校外;下學期再互換,社區服務項目多由學校指定。
二、三、四年級也有延續設計,但選擇何種項目服務則更為活潑,例如電子學科學生,其中兩小時也許轉化為到原住民部落當修理電器的義工;上環保通識課,就去為慈濟做資源回收,總計勤益學生四年將服務七十四個小時義工才能畢業。
如此一來,勤益科大附近的登山步道有人打掃、國小校園的弱勢孩童多了課輔老師、轄區太平警分局多了服務人力,甚至連國軍福利中心都多了替老人提重物的年輕人。
陳坤盛說,這些服務全是志願的,沒有學分,起初曾顧慮是否引起學生反彈,但兩年來經調查,卻有高達七成學生好評,並表示願意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