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與聯邦準備理事會二十三日以「不尋常果斷」的語氣發表聯合聲明,向大銀行表示,如果它們無法通過財務「體檢」,管理官員確定它們的財力無法撐過經濟衰退,政府將挹注大量資金,掌控其「最多達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但政府「強烈預期,銀行仍屬民營」。
外界紛傳銀行將「國有化」之際,當局表示,向銀行進行的資金援助計畫,銀行將向政府提供「照規定可以轉換的優先股」,但只在有必要維持銀行資金狀況良好時,政府才會把優先股轉為擁有投票權的普通股。
聯合聲明表示,不久將對各大銀行進行嚴格的財務實力評估,如果評估顯示某些銀行仍需「額外的資金緩衝」,它們將依照規定給予政府取得普通股的權利,使政府在銀行內擁有表決權。
媒體指出,二十家大銀行將自二十五日開始強行接受新的「張力考驗」,以確定它們是否有足夠資金在經濟逆境中存活。
發表聲明之際,聯邦監管官員證實,他們正與花旗集團討論此種股票轉換。花旗集團已接受政府提供的四百五十億元直接援助,並給予財政部不具投票權的優先股,保證付給政府紅利。它現正與政府談判股票轉換,把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讓政府最高可獲得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這份聯合聲明的重點,在於強調政府不會考慮對銀行國有化。聲明強調,雖然轉股計畫將導致政府增持銀行股份,但「銀行仍應掌握在私人手中」。是否將銀行國有化是近期美國國內多方爭論的焦點,而對銀行國有化的擔憂也恰是近幾個交易日美股接連下挫的原因之一。監管部門的此一聲明一定程度打消了市場的這一擔憂, 但不可否認的,轉股計畫的確將導致政府控股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