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經過六年的整修、重整之後,伊拉克國立博物館終於再次對大眾開放,展出數千件珍貴文物,其中很多是從國外歸還的被搶掠文物。
聯合國稱大災難
二○○三年美軍攻入巴格達後,兵荒馬亂當中,國家博物館遭到數千名搶劫者洗劫和破壞,大量文物丟失。此外,南部摩蘇爾的博物館也受到蹂躪,藏有世上最古老可蘭經等古物的巴格達伊斯蘭圖書館被縱火焚燒。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稱此一損失為「大災難」。
美國雖保證尋回並修復遭劫的古物,但是三位白宮文化顧問宣布辭職,抗議攻占巴格達的美軍未阻止劫掠博物館的行逕。總統文化財產顧問委員會主席蘇利文指出:「悲劇不該發生。在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中,這是你理當規畫預防。」
文物僅1/4尋回
據信被劫的文物總數高達一萬五千多件,雖然國際間共同努力,防止這些文物被走私或者是買賣,但是只有其中的四分之一被找回。
各大博物館敦促美國嚴守伊拉克邊界,防止被劫的文物流往國外,也呼籲聯合國禁止相關的國際交易。
開放爭議多
珍品尚未登記
伊拉克向來被說成是文明的搖籃,整個國家就像是一個龐大的考古遺跡一樣。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建於二○年代,是該國最早建立、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第十一大博物館。二○○三年七月,伊拉克國立博物館曾經象徵性地開放了一天,對外展示逃過一劫的文物。在那之後,博物館便一直關閉。
但重開博物館也引起爭議。數位知名的伊拉克考古專家、甚至文化部的政府官員都認為,現在重開未免太早了一點,因為許多珍品並未妥善登記,展示方式也嫌粗糙,要把博物館提高到現代化水平,還有很多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