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針對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蕭提克提出的礦泉水寶特瓶會釋出有毒物質銻的研究報告,我國環保署表示,銻也是我國自來水檢測項目之一,至目前為止,從未發現飲用水銻含量超標。專家表示,寶特瓶釋放出的銻量極少,不致損害人體健康,但若久放仍須注意。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銻主要傷害人體心臟與肝臟,造成心律不整與肝毒性,但須具一定濃度才會傷害人體;寶特瓶所釋放出來的銻微乎其微,民眾不須擔心。
環保署表示,現行國內有關銻的安全標準值為十ppb,是英國的二倍,若換算成ppt,十ppb為一萬ppt。但多年來相關飲用水重金屬檢查,從未發現銻含量超過標準值。
林杰樑說,ppt的單位是一兆分一,幾乎很微量,由於濃度實在極少,實在無法斷定這對人體是否具有風險,民眾無須恐慌。
至於包裝水部分,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人員在翻閱資料後表示,我國包裝水篩檢項目為微生物與多項重金屬,銻屬於微量元素,則未在飲用水檢查項目。
但他仍提醒,寶特瓶飲用水不可置放於高溫環境,也不能直接曝曬於陽光,否則易質變,若經常飲用,對人體確實有害。有些瓶裝水保存期限標示為一、二年,銻溶出量不知多少,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流行病學家柯根則表示,此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
而針對寶特瓶包裝水含銻問題,國內部分包裝飲用水廠商表示,寶特瓶材質皆已經標檢局檢驗合格才充填,且成品水金屬檢測也未檢出銻,部分廠商正進一步了解產品檢驗情況。
業者普遍認為,水中、空氣中多少會有微量金屬,重點是是否在安全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