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昨天上午開幕的中國深圳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上,「山寨」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市長許宗衡表示,要規範引導「山寨」產品轉型升級,走「模仿開發創新」的路徑。
在中國內地,「山寨」指仿冒或偽造第三方商品的生產廠家。字面解釋是: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源於廣東話,代表那些占山為王的地盤,有不被官方管轄的意味。「山寨」產品主要透過小工廠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電動等,由此衍生的詞彙有「山寨機」、「山寨明星」、「山寨鳥巢」等。
目前深圳的「山寨人」保守估計已超過十萬,由於大量廠商的低層次、同質化競爭,「山寨機」產業目前已開始出現供應過剩、庫存嚴重等問題,單機利潤已經由人民幣數百元,降至二○○七年的百元、目前的幾十元到幾元、甚至虧損出貨的情況。
深圳市政府此次將「山寨」產品的轉型升級,納入該市二○○九年自主創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工作任務中,並為「山寨」發展規畫出「模仿開發創新」的發展路徑。相關人士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深圳「山寨」有望走出「山寨」,獲得更高層次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