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十五萬名癲癇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無法透過藥物控制,屬頑固型癲癇症,如無法透過手術解決,患者終其一生活在癲癇陰影下。醫師表示,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可大獲改善,若發現罹患小兒癲癇,及早治療,痊癒機會大。
神經外科專家徐紀文指出,過多的視覺刺激,如看電視等,可能引發或加重癲癇發病。在飲食方面,過量食用興奮性、刺激性的食物也容易誘發癲癇癥狀。
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表示,一名男童因入睡兩小時後會自行起床上廁所、洗臉、漱口,之後又回床繼續睡覺;有時有夜驚情形,冒冷汗、表現出害怕的樣子、發出叫聲,甚至說些聽不懂的話,隔天醒來顯現出疲憊感,且對昨晚發生的事毫無印象,經腦波檢查才知罹患小兒癲癇。
他呼籲家長如發現這類情況,可至神經科做進一步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都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及未來。
葉伯壽指出,癲癇發作時可能的症狀包括雙目直視、失神、發呆、身體局部抽搐或麻木、眨眼、咀嚼、全身僵直、抽搐、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等。這個病的遺傳比例不高,可藉由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讓癲癇得以控制,減少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程度,甚至痊癒不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