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歷經四年多的測試性開放,數位典藏資料庫暨系統的使用人次總共累計達十九萬人次,點閱次數超過六百八十萬次,平均每一天都有超過四千六百次的點閱記錄。
中央研究院表示,數位典藏資料庫暨系統,從今年一月一日起,以申請會員制方式免費提供國內授權使用。
中研院表示,一九八○年代中期以來,中研院史語所就著手進行「史籍自動化」計畫,將傳統中文古籍建置為數位資料庫,此後並運用數位化方式重新整理珍貴典藏文物,期望透過嶄新研究平台,提供漢學界更優質的研究素材。
中研院表示,截至去年底,史語所將多年來典藏的考古資料(包括殷墟、兩周考古及台灣考古)、拓片與古文書(含甲骨文拓片、青銅器拓片、佛教造像拓片、遼金元拓片、漢墓畫象拓片、居延漢簡)、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物、內閣大庫明清兩朝檔案等,整理成包括「漢籍電子文獻」在內的十六個典藏資料庫暨系統。
中研院表示,十六個資料庫總計提供近四億字史料電子全文、一百多萬面數位影像以及五十六萬多筆蒐藏文物的人、時、地、元資料等資訊。史語所數位資源暨藏品圖象申請網站:http://applyonline.ihp.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