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身強體壯 無視血管已出問題 不願吃藥 直到胸口劇痛 呼吸不適暈眩送醫
【本報台北訊】運動可以克服疾病,別太相信!醫師提醒,尤其步入中年的運動健將,千萬別自覺身強體壯,就不會與心血管疾病扯上邊。臨床上發現一名中年男性,生活方式超健康,還是個運動健將,卻有特大血栓在冠狀動脈裡,差點喪命。
一名五十歲在醫院任職的王姓工程師,體型結實、身材健壯、無不良嗜好,不但不菸不酒,生活也很規律,假日經常從陽金公路橫跨陽明山和金山,甚至一舉從台北騎到新竹內灣,每次不騎個二十公里以上,就覺得不過癮。
他也愛登山健走,日前不理會健檢時發現異常的運動心電圖,不相信自己會有血管問題,不肯吃藥,還登上合歡山三千四百公尺的東峰。
直到健檢六天後回到工作崗位要步行上樓時,突然胸口劇痛,呼吸不適暈眩送醫,檢查發現,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枝竟有四公分的特大號血栓,塞住了百分之九十的血流,只剩下百分之十的血流供應,導致不穩定心絞痛的急性冠狀症候群,還好立即被送到醫院加護病房,經藥物治療後血栓才逐漸消失。
接連傳出馬拉松選手、自行車騎士猝死意外,署立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說,血管已經出問題的運動健將,運動時一用力,血管斑塊突然剝離,進而堵住心臟血管,心臟肌肉在缺氧狀態下,就開始亂放電,使心臟無效的亂跳,最終就導致致死性的心律不整,連送急診都來不及。
其實很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事先檢查預防,檢查項目包括非侵入性的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或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只要符合檢查要件,健保都會給付,應善加利用。
劉如濟提醒,男性超過四十五歲,女性超過五十五歲或是停經婦女,只要發生胸悶、呼吸不適、運動能力或心肺功能不如以往,就要進行血管檢查,乖乖服藥,「就算是運動健將也一樣!」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猝死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