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憂鬱症陰影》(6)

陳瑞娟 |2005.08.02
54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站在熙來攘往的台北火車站前,頭髮半白、年已五十的曾菊娥露出滿足的微笑,她享受著喧鬧的人群,欣賞著年輕人新潮的穿著;這樣自在穿梭於人群,現在對她是一種享受,但在十幾年前因為受憂鬱症之苦,卻是比登天還要困難的事。

那時曾菊娥是個專職家庭主婦,某天發現心悸、暈眩,以為自己貧血,醫師也找不出原因,後來她一做飯就心悸、發抖,長達半年時間不敢踏出家門,又怕自己死在家裡沒人發現,因此常坐在門口,看著人來人往,羨幕別人的自在生活。

身體不適卻又找不出原因,曾菊娥多次覺得「乾脆死掉算了!」還好某天她在報紙上,看到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在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憂鬱症團體治療報導,發現報紙上寫的症狀與她完全吻合,因此她決定要到市立療養院一趟,揪出困擾她兩年多的病魔。

走出家門是她首先要面對的,她不敢搭公車面對人群,家住萬華的她選擇搭火車到松山,再轉計程車,當天早上她到了火車站,坐在月台上,看著火車裡的人群不敢上車,火車一班班過去,直到門診時間快來不及,她才硬著頭皮上車,千辛萬苦的到達醫院,踏出她找出病因的第一步。

在接受第一次團體治療時,曾菊娥被確診為恐慌、焦慮,加上憂鬱症,團體治療六周後,她已經可以搭公車,但還是需避開火車站、百貨公司等人潮多的路線;十二周課程結束後,到便利商店買便當已非難事,她知道自己還沒完全好,因此主動要求到市療的生活調適愛心會擔任志工,除了幫忙跟她一樣的患者,也藉此不斷學習鼓勵自己,學習專注生活,學習放下、不執著,這樣兩年多後,她已經完全不需服用藥物,獲得一個全新的人生。

現在人愈多的地方她愈喜歡,感受生命的流動,對她而言就是一種享受。以前小孩穿著趕流行,她就發脾氣,現在覺得他們是在享受年輕;以前她看不慣家人鞋子亂丟,現在她會把鞋子踢到一旁,不要擋道路就好;以前家裡的事樣樣自己來,現在要求先生做飯、洗碗,做得好不好不重要。

曾菊娥的生命因為憂鬱症的打擾,變得更有彈性,她不執著,懂得放下,現在看來,算是生病的收穫。她呼籲憂鬱症患者千萬不要忌諱就醫,才能雨過天青,也可尋求愛心會協助,熱線電話:(○二)二七五九三一七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