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景氣中出頭天】媽媽自宅拚經濟

李碧華/文‧圖 |2009.01.30
1056觀看次
字級




「芽菜媽媽」李美萱把芽菜當孩子來培育,每天聽佛經,長得特別漂亮。李碧華攝



把自己當品牌來經營,宅經濟也能立大功。居家媽媽從傳統手藝找出路,「芽菜媽媽」、「湯圓媽媽」、「娃娃媽媽」的名聲漸響,由此看到宅媽世界其實臥虎藏龍。

不景氣時節,用「宅經濟」來拚經濟,也可能把冷門逐漸炒出大熱門。

什麼是「宅經濟」?廣義的來說,就是不用大費周章的出門做買賣,住辦合一的在家裡賺錢生財,憑的是個人特色和產品創意,熟年媽媽的表現不見得輸給年輕精英。

靠資源累積來謀生

亦傑創意負責人詹麗樺說,若不曾當過職業婦女而擁有專業或資源,莫怕!居家媽媽用傳統手藝照樣可以拚經濟,而且潛力無窮。詹麗樺觀察到,在「芽菜媽媽」、「湯圓媽媽」、「娃娃婆婆」等已名聲漸響的媽媽身上,可以看到宅媽世界其實臥虎藏龍。

把自己當品牌來經營,不論老人或單人,皆能因與眾不同而立大功。她還觀察到,一人工作室在緊縮開銷時,可減低成本的提供設計、公關、顧問等專業服務,這樣靠資源的累積來謀生,今年也一定大幅增加。「一個人做主,價格彈性大, 對有意降低成本的中小企業客戶來說,吸引力很大。」她指出。

此外,拿出說服人的口才來擔任心靈老師也趁勢而起,詹麗樺分析,不景氣,一般人既苦悶又鬱卒,因此尋求心理諮商、參加心靈成長課程、詢問職涯顧問需求增加,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這個行業也是客廳當工廠的型態之一。

聽佛經的 「 芽菜媽媽 」

「芽菜媽媽」叫李美萱,採訪她那天,氣溫很低,到了陽明山只有五度,穿著工作服的李美萱剛從菜園中走出來,兩頰白裡透紅,像抹了胭脂。

「芽菜媽媽」種下第一顆種子是在二十七年前,小孩才剛剛出生,如今擁有全台灣最大的芽菜栽植中心,形形色色的芽菜帶來滿眼綠意,苜蓿芽及豆苗看來熟悉些,其他品種聽都沒聽過。

一片綠油油裡,她跟植物輕聲細語的說著話,「每一棵都像我的孩子。」每天早上天矇矇亮,她就起床除土灑水,像幫孩子準備早飯似的,還放佛經給一大片芽菜聽,「聽了佛經的芽菜都長得特別漂亮。」她彎身摘掉一片黃葉說,植物有靈性,懂得主人的深情相待,以最美麗的綠意回報。

芽菜種出如今的場面,李美萱說,一點也不難,人人都做得到,有塊地就已成了一半:「因為芽菜不受季候影響,慢慢去了解它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想休息,用愛心來栽種,很容易活下來。」

鑽進廚房搞發明

「湯圓媽媽」黃建梅胖胖的,高雄岡山的街坊管她叫「陳媽」,在做保母的空暇就常發明一些怪里怪氣的糯米食物給小朋友當點心,她總謙虛的說,自己是最平凡的家庭主婦,只是因為喜歡做,而做出一點名堂,「孩子漸漸長大,不需要我二十四小時都盯著,多出來的空暇,我就鑽進廚房搞發明。」

從買菜、做菜到拍照,她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出爐了,就叫寶寶來試吃。「任何事要成功,興趣擺第一。」為湯圓塗上色彩,有如變戲法的她沉迷在廚房藝術中,從來不覺繁瑣,嘗試投稿以後,賺的稿費雖微薄,卻也開始出現訂單。黃建梅謙虛的說,還不成氣候,全只是自己愛玩而已。

把客廳當工廠

把客廳當工廠,「娃娃媽媽」年輕時的塗鴉本事突然在晚年變得有價值,家人看她東走西轉,問她忙什麼?經這麼一問,六十歲的她突然有了主意,對哦!忙得團團轉,也不知為誰而忙,倒不如當生意來管理。

於是她主動打電話向店家提供點子,尤其春節到了,很容易就可以想出喜氣娃娃、清宮娃娃、不倒翁娃娃等,手工藝的獨創性,產品在彰化很受歡迎。

如今,「娃娃媽媽」已快要有自己的品牌了,她說,在自家宅內完成創業,蠻符合她不愛到公共場合的安靜個性,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