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堂祥瑞】回娘家

彭惠鈴  |2009.01.25
608觀看次
字級

◎彭惠鈴
  「背起了小娃娃,回呀嘛回娘家,娘家嘛遠遠的在那山腳下,又養雞呀又養鴨,又把我撫養長大……」
  真正對這首歌謠有感覺是在結婚之後。 

  歌詞裡,女人的娘家遠遠的,遠在那山腳下的農莊,養著雞鴨種植稻麥。想像可能有一大片曬榖場,農忙時曬榖,農不忙時,女人的童年與手足在那兒跳房子、跳繩、捉迷藏,成了許多成年後天真無邪夢境的取材。方值豆蔻年華女人即嫁為人婦,來不及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就要切割斷依附,拜別祖宗,女人成了另一宗祠的家人。從那時,淚與思念成了親近娘家的方式。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的習俗讓女人有了期待,老早準備了孝敬父母的年禮,特別梳妝打扮過,避免父母瞧見邋遢憔悴而心疼,背起未滿周歲的小娃娃,波浪鼓逗弄著,走,去見見外公外婆,小寶貝。

  現代的文明,藉由網路科技高速運輸,娘家再遠都不算遠,回娘家似乎是容易的事。婚後的第一個過年初二,第一次回娘家,我拎著禮盒進門,父親準備茶點迎接。彷如時空錯置,角色異位,生養我的家變成新名詞──娘家,我變成客人,感覺有點暈眩。

  父親對女兒的愛不管有多深,根深蒂固的想法,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客,女婿是客,要以禮相待。有的人的娘家近在咫尺,有的遠在天涯。不管天涯或咫尺,女兒都是客,歸入別人的家族。年輕時,日日捧在爹娘的掌心,卻以遠揚天涯為夢,及長,心卻近了,即便真的遠在天涯。

  有沒有社會學家特別關心過女人結婚後的角色認同(identity),主體變成客體,而婚後婆家的認同接納又往往是形式上,模糊不清,缺乏真實情感的。這階段的女人,情感依附是漂浮孤單的。

  然而,日子久了,習慣了,女兒好像真的成了客人了。

  我的娘家離我只有幾個縣市之隔,姊妹多,回娘家需要約定日期,見面寒喧調侃,吱吱喳喳滿廳堂,孫姪子女膝下亂竄。幾個姐妹各自懷著不同的際遇、要面對不同的人生風雨,貧賤富貴各不同。當父母的欣慰或心疼,都難插手,只能嘆息都是命。

  回娘家,是心片刻的休息,重溫童年記憶。回娘家,有許多故事,過去現在未來的。以故事酌菜,別忘了說出感恩為情感加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