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潰瘍性大腸炎療法

徐宏祥 |2009.01.22
664觀看次
字級

潰瘍性大腸炎,是大腸直腸腸黏膜發炎或潰瘍的疾病,常發生在二十到四十歲的青壯年人,尤以男性居多,這種病證,屬中醫學「久痢」或「久瀉」等範疇。

造成潰瘍性大腸炎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系統、遺傳因素、感染、精神因素、過度勞累、過敏反應及其他不明原因。

這類患者常抱怨腹痛、腹瀉、排便不順暢、便中夾有黏液、膿血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精神不振,甚至癌變等併發症。

就中醫而論、潰瘍性大腸炎雖病位在腸道,但其發病卻與臟腑經絡的病變有關,發病的原因大多由於精神刺激、飲食失調、濕熱內蘊等,使大腸運化傳導失常,造成脾腎虧虛所致。

治療多從疏利腸道積滯、調理腸道功能著手,以提高人體免疫及抗炎抗菌作用,使腸黏膜病變得以改善。

透過辨證論治,此症分兩種證型,例如大便稀溏、夾帶白色黏液、怕冷、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為虛證

;腹瀉、排便不順暢、肛門灼熱、便中夾黃色黏液膿血、味腥臭、腹痛、口渴、小便短赤為實證,診斷時須查明病因,才不致錯判誤治。

臨床上,中醫治療潰瘍性大腸炎,常以「健脾除濕湯」為主方,再依患者情況添加藥物,如腹痛甚者加白芍、烏梅;血便多者加三七、黑地榆;排便不順暢者加木香、檳榔;黏液多者加蒼朮或黃芩;久瀉不止者加赤石脂、訶子等,以加強療效。

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配合針灸或灌腸療法,來減輕病情,例如針灸脾俞、中脘、天樞、章門、足三里、上、下居虛等穴;或用黃連、黃柏、梔子、五倍子、明礬等煎液、保留灌腸,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袪腐生肌功效。

另外,患者也可選用蓮子、薏仁、扁豆各二十克、紅棗十枚,或蓮子十五克、山藥三十克,煮粥常服,對病症也有助益。

治療期間,急性期或病重時應臥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過度勞累、飲食失調、繼發感染等。

飲食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品。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牛乳等乳製品及菸酒。

(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徐宏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