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國寶中國寶 包括金製舍利壺、金製舍利奉安記和銀製冠飾等五百多件遺物
【人間社依恩首爾報導】韓國國寶第十一號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在分解的作業過程中,發現百濟王室為了安寧而雕刻完成的舍利莊嚴具,及概括多元種類的五百多件文物,工匠的技法非常精巧與熟練,是國寶中的國寶。
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所長金奉建(音譯)十四日發現在石塔第一層中心柱子上面中央的舍利孔,有金製舍利壺、金製舍利奉安記(見左圖/取自網路)和銀製冠飾等五百多件的遺物,十九日在益山彌勒寺址現場公開。
舍利莊嚴壺,高十三公分,寬七點七公分,表面雕刻有多元的紋樣,可以看出百濟金屬工藝技術的優越性;根據X光線透視的結果,確認內外涵為二層的構造。
寬十五點五公分,長十點五公分的「金製舍利奉安記」,金版是陰刻,用朱漆寫的字,字跡鮮明。「金製舍利奉安記」上,正確記載著彌勒寺的創建目的和施主,還有石塔建立的年代等資料,是百濟皇后布施財物而創建的伽藍。在六九三年奉安的舍利,確認所寫的內容主要是為祈願王室安寧。此項金石文史蹟,被評價為研究百濟時代書體的重要資料。
文化財研究所對此史蹟的評價很高,說明彌勒寺址石塔發現的舍利莊嚴具,在其他不同事例中是難得一見的;所出土的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
這一次舍利莊嚴具的發現,關於彌勒寺的創建,從《三國遺事》和《三國史記》的相關記錄中,可以作為其正確的佐證。藉此一新的闡釋,說明百濟石塔的舍利奉安技法和儀禮。希望據此因緣,開啟百濟文化研究的新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