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4}惡行的苦果

文/本覺 圖/李鎬信 |2009.01.22
968觀看次
字級



「若人造作惡業,今生來世皆會遭受苦報,自己造了惡行,其心中的痛苦有如墮地獄,充滿痛苦。」《法句經》

提婆達多曾密謀殺害佛陀,並讓教團分裂。他想制訂比佛陀教團更加嚴格的生活方式,來贏取世人的好評,故提出五種嚴格的規則:修行者只能生活於森林中,以乞食方式生活,穿著丟棄的布所做成的袈裟,在樹上或墳墓旁露地而坐,乞食時不可接受魚。

當時佛陀教團雖大部分已經遵守,但佛陀的真實教法,不管在何處,皆以不偏不倚的中道來實踐之,所以佛陀對此五項主張,全部否決。其中修行者乞食時,對所供養的飲食不要執著,而要以無所執取的心接受在家者的供養,只求資養維持身體所需,使能精進修行,全力弘揚佛法,這才是佛陀的本意。因此,佛陀拒絕了提婆達多有關乞食的主張。

可是,卻有幾位意氣沖天的年輕比丘追隨提婆達多,引致教團的分裂。自滿的提婆達多,蔑視佛陀,惹事生非。雖則他晚年已悔悟改過,但仍重病纏身,深受痛苦,猶如生活在無間地獄中。

佛教從印度傳遍全世界,並順應各國的傳統文化而有所轉變,又跟隨時代潮流,形成今日的佛教。今日為了布施供養的在家者,以無執之心接受乞食的精神,早已喪失殆盡。

我們為了成就道業而接受飲食,如因貪著其味,心享樂之,反自造惡業。透過佛陀與提婆達多的軼事,我們修行者不能不痛切反省自己的生活。提婆達多分裂教團之惡行,招引極大的罪業,忘卻佛陀的真實教法,分明我們的生活也成為罪惡的根源,引起苦果。

像提婆達多一樣只追求外在的威儀、權力,自身卻一點德行也沒有,實在是修行人的悲哀。因此,我們要謹記提婆達多的教訓,以之來檢查自己是否造作了墮無間地獄的惡業。

這樁發生在佛陀教團初期的事,現在仍給予我們不少啟示。我熱切希望僧伽能和合,符合佛陀的教導,千萬別落入我執,這只會將佛教推向地獄,破壞佛教,猶如愚昧的人妄想隻手可以遮住虛空,對這些惡行一點羞恥心都沒有。出家人造作惡行,致使教團分裂產生派系,使教風墮落,必定要懺悔,找出超脫此惡行的方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