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至70%腫瘤可預防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致病關鍵 應定期健康檢查
【本報台北訊】一名四十五歲男性上班族,向來硬朗健康,只是常感到手臂痠痛,推想可能工作太累所致,並不在意,沒想到,在一場與朋友的羽球聚會中,用力一揮球拍,手臂骨應聲折斷,緊急就醫才發現,「多發性骨髓瘤」(即一種稱為「漿細胞」的白血球癌化病變)早已悄悄侵蝕他的骨頭組織,使骨質脆化,才會造成骨折情形。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常佑康表示,近年出現在四十至五十歲罹患嚴重癌症的比率大增,可能生活中接觸化學物質、環境汙染及壓力大有關。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致癌的關鍵。他強調,癌症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機率是可以預防的,其中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與飲食、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有關;另外,百分之三十是要戒菸及避免二手菸害。
癌症預防10點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去年發表了最新版癌症預防建議,常佑康歸納成以下十點,做更詳細說明:
一、盡可能維持正常體重。體重增加和肥胖將提高大腸直腸癌和乳癌的風險。
二、每天進行至少三十分鐘以上適當強度的運動,有助身心健康,並可增加免疫力。適當強度指心跳增加至約每分鐘一百二十下,並有流汗。
三、避免喝含糖飲料,限制攝取高糖、低纖維、高脂肪食物。多喝水、不加糖的茶或咖啡。
四、母親對嬰兒至少進行六個月母乳餵養,能降低媽媽罹患乳癌機率。
五、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麥榖類和豆類。記得「天天五蔬果」,同時將糙米、全麥麵包、豆類包含在每日飲食中;這可以預防口腔癌、胃癌和大腸癌等多種癌症,也有助於防止肥胖症。
記住「彩虹原則」,各種顏色的蔬果都要攝取,十字花科的蔬菜(如綠色花椰菜、芥蘭菜等)、大豆(未重度發酵)、紅蘿蔔、番茄、茄子、橄欖油等都是好食物,也別忘記用少油、少鹽、少糖烹調方式料理。
六、每周食用的紅肉(如豬、牛、羊肉)不得超過五百公克,避免食用加工的肉製品(如火腿、培根、臘腸),因為紅肉和加工食品常是大腸直腸癌的成因。吃素最好,但若不習慣茹素,也盡可能控制葷食的攝取量。
七、男性每天飲酒的酒精含量不超過二十至三十克,女性不超過十至十五克。與酒精有關的癌症包括:喉癌、食道癌、口腔癌、舌癌、肝癌等。
八、減少食用高鹽及醃漬食品。這類食物如鹹魚及重度發酵的豆腐乳會增加胃癌風險,盡量用香料來調味,並小心早餐的穀片和麵包可能會含較多鹽分。
九、避免用營養品來預防癌症,最好以均衡飲食來取代保健食品。高劑量的營養保健食品和罹癌有相關性,還是新鮮天然的食材最健康;如果真擔心維生素攝取不足,購買時也以綜合維他命取代高單位的維他命較佳。
十、癌症患者治療後應該遵循上述建議,有助於降低癌症再發的機率。經由均衡飲食和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有助於降低癌症再發。
最後,要記住:不要抽菸及嚼檳榔。與抽菸有關的癌症有肺癌、咽喉癌、口腔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如果又抽菸又喝酒又嚼檳榔,得到舌癌和口腔癌的危險度是一般人的一百二十三倍!常佑康更提醒年輕人要定期做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