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研發 磁振掃描技術 只需幾分鐘 能準確評估療效及存活率
【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研發「磁振掃描血管新生」測定技術,只需幾分鐘,就能觀察出骨髓血管新生的狀況,準確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後血癌病患不用再忍受骨髓穿刺的痛苦。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施庭芳昨天發表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她利用磁振造影(MRI)掃描並結合一套創新的分析模式,可準確評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治療效果及存活率,甚至可用來評估肝癌、乳癌等癌症的治療結果。透過檢驗結果可作為醫師使用藥物時的重要參考依據,預估標靶藥物的療效。
施庭芳表示,血癌患者必須常常接受骨髓穿刺、切片,以觀察治療效果,直徑兩mm的粗針就直接往骨髓裡鑽,讓病患苦不堪言。透過這套不具侵襲性的檢驗技術,血癌患者只須接受約十至二十毫升顯影劑注射,及不到五分鐘的影像掃描,不用再忍受錐心刺骨之痛。
施庭芳解釋,腫瘤需要血管來提供養分,研究團隊利用磁振掃瞄及精密的影像數據分析能力,清楚地觀察出患者骨髓內的血流灌注速度,如此一來,便能得知血癌患者的治療狀況。
血癌患者的骨髓血液血流灌注速度是一般人的五倍,且血管數量明顯增加。醫師透過這些指標,即能準確預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的治療效果及存活率。
台大醫院已用這套技術治療近兩百名血癌患者,成效顯著,利用即時的動脈影像,醫師在治療病患時,就能擁有更多、更早的重要訊息。
施庭芳指出,這套系統利用到磁振掃瞄等精密儀器,可以申請健保給付,至於其他檢查項目,則由台大醫院自行吸收,患者無須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