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公布TOP100以來,年度榜單便備受讀者關注,做為書市最大通路,誠品書店於整體書市銷售佔比約為百分之十五,因此透過年度暢銷榜,可具體推估臺灣社會的閱讀輪廓。
【TOP100-誠品書店二○○
八年度暢銷書榜】包括藝術15名、翻譯文學15名、人文科學15名、財經商業20名、心理勵志10名、華文創作10名、休閒趣味5名、健康生活10名。
文學類書仍是08年表現最佳的書種,但相較07年,大部頭翻譯小說在08年已經退燒,上榜作品平均約為三百餘頁,主題也由類型故事分散至現代都會方面的題材,且榜上圖書多數出於新血作者之手,顯示「一個好看的故事」的重要性,遠勝於作者名氣、背景或是文學技巧,也刺激出版社調整出版策略,引領讀者回到閱讀的本質。
其次則為財經商業類書。從上半年擔心通貨膨脹到全球祭出種種方案,大環境激烈的震盪晃得人陷入集體焦慮之中。觀察年度暢銷書榜,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大師與成功人士依舊是不敗的賣點,說服力與公信力成了讀者選擇的最大指標;另一方面,讀者漸往理論與觀念方面靠攏。以投資理財類為例,過去股市上萬點的經濟榮景期,基礎理論的書籍不符短線的需求效益,但在景氣急凍下,投資者為避免犯錯,試著釐清「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是否看得懂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理解正確投資的方式與態度?這樣的閱讀心態反映在遠流的商業類出版品《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餐巾紙的背後》等,正是闡釋基本觀念或思考邏輯的建立。
少子化現象,讓一向不願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臺灣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教養問題。人文科學類榜單上,親子相關主題占了將近一半,而且基於經驗分享與同理法則,由本地專家學者或是台灣父母所寫的書,比國外引進的教養理論更受歡迎!如李偉文《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蔡穎卿《我的工作是母親》,都是中生代作者分享個人的親子經驗,他們從文字的運用到價值觀,與現下的父母讀者相當接近,閱讀上既無負擔,又具實際參考價值。
《吳永志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最後的演講》兩書,推上健康生活及心理勵志兩類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