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肖形印,左邊是龍形,留一條長尾巴,由左下方轉抵右下方,像是大龍甩尾;右邊是虎形,白虎直尾。兩者彷彿是當今的卡通造型,其實這印式是漢代的圖樣,顯然漢人當時亦有幽默感。
印的中間刻「小寒」二字,「小」字,是以朱文方式刻成,「寒」字,則是用白文刻成。
「小寒」,是在冬至後十五天,乃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今年在一月五日。
對時節排序而言,小寒標示著開始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雖然如此,但禽鳥對天候的感知似乎比人敏銳,牠們能感受到節氣的轉換,並配合習性準備迎接新的開端。
《周書》的〈時訓篇〉說:「小寒之日,雁北鄉;又後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說明此時禽鳥對自然天候的感知,遇小寒這一日初始,已感到氣候將漸暖,所以大雁開始返回北鄉,之後喜鵲築巢準備孕育下一代,再晚些時日雉雞鳴叫尋伴以待春,這都是天授。
先民對萬物有精微的觀察,所以如此記錄著,是因為那時對大自然的無隔:鐘眼睛所見、身體所感,與天地密切無隔。今人被物所役,夏天要冷氣,冬天要暖氣,都市開車沒有導航系統,就分不清東南西北,這都是人類享受高科技產品後導致的自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