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車城訊】屏東縣車城鄉新街村「桃源堂」後院挖出一具古砲,日前經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楊仁江鑑定,研判是十九世紀英國皇家的船砲,但為何「流落」在車城鄉,學者仍在找答案。
從事挖土機行業的車城鄉民尤玉島,約在二十年前,在住家後面挖到一具古砲,砲身上刻有「ECL」的英文縮寫及皇冠圖騰,他一直放在家中,直到兩個月前被恆春文史工作者念吉成發現,當時大家以為是荷蘭統治台灣時留下的古砲。
念吉成拍下照片,並找對古砲很有研究的楊仁江鑑定。楊仁江從英文縮寫「ECL」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縮寫、皇冠是英國皇家軍隊的標誌,推斷古砲來自英國。這具古砲,砲身長達八十八公分,砲口外徑直徑寬十二公分、砲口內直徑寬五點五公分,重量約六十一公斤。
為何古砲會埋在距射寮港約一公里的新街村內?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長蔡宜靜說,一八六○年,英國的史溫豪是駐台外交人員,曾搭船從射寮港登岸到恆春半島,不排除是他登岸時隨行部隊留下的古砲。也有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台灣大肆搜刮鐵器,尤家人可能不願古砲被收走,埋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