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太極拳

記者李宇政專題報導 |2009.01.03
955觀看次
字級

說到太極拳,大家的印象就是圈手環抱大西瓜的姿勢,而且動作愈慢愈好。太極拳的特質確實就是慢、虛、柔、緩、勻,目的在訓練身體各大環節的輕靈度,使全身上下、左右、前後能相互協調,在整體運動上,產生虛實、動靜、剛柔之陰陽變化。

中華太極館董事長吳榮輝表示,太極拳功夫是應用自己身體的各大環節,尤其是「踝、膝、髖、腰、背脊、頸椎、肩、肘、腕」九大環節的輕靈貫串,帶動體內的「氣」自然跟著流轉。

太極常與氣功歸為同一類,但兩者其實有很大分野,吳榮輝說,氣功是專練「氣」,因此很多秘訣因人而異;太極拳不強求練「氣」,不過「氣」會在練拳的過程中逐漸渾厚。

歷史悠久的太極拳,自然衍生出多種門派,目前台灣以「楊氏太極」與「陳氏太極」的學習者最多,吳榮輝說,其實想學太極拳當休閒運動的人,以「離家近」為目標就可以了,不必拘泥派別,而公園、地方活動中心幾乎都有人免費在教拳,隨時可以加入。

練太極拳必須持續專注,訣門就在反覆不斷地演練動作要領,以有所領悟,但在生活步調緊湊的現代社會,每天空出數小時來練拳,似乎都成了奢望,因此,巧妙地把太極拳的練習要領,應用於生活中的人、事、地、物,是成功學習的要件,也就是使「太極拳生活化,生活太極化」,例如:

(1)親子互動時,以揣摩「黏、貼、連、隨、不丟頂」五法的要領,培養彼此平衡感及聽感,配合「力隅」的力學原理,練習推手橫向發勁的技巧。

(2)打字時,兩臂重量隨時保持內斂回收,不隨意將上肢的重量壓制於桌面上,每三十分鐘或一小時,將頭部與軀幹以「原體位」(原來的相對位置)左右反覆轉動,訓練腰及背脊,培養上身橫向扭轉發勁。

(3)開車時,軀幹與頭部保持中正安舒,上肢肩、肘、腕關節鬆弛,輕貼於方向盤,上臂輕靈的操作方向盤,施力的過程掌握鬆、定的時差,使整體力量得以有效發揮,無形中培養上肢的整體內勁。

(4)走路或跑步時,不忘藉地之力,藉由腳板蹬地之力前進,在移動過程中,體驗自然運動八法中的「帶動」、「盪動」及「趁勢前進」的要領。

(5)站立時,以單腿支撐自己的身體重量,配合單腿負重身體重心下沉,加強單腿支撐身體重心負荷的能力,同時兩腿交互輪流負重,反覆演練,培養腿力及虛實轉換的能力。

(6)看電視時,上肢以掤式保持原體位定式不動,等上臂疲勞酸麻時,再以意念放鬆,改變原來掤式的定位角,每一個定位角保持每次2至3分鐘的原體位定式,以訓練上臂的定勁及鬆肩、肘、腕的聽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