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揚明台北報導】世界金融風暴衝擊,國內許多企業也進行裁員、減薪,讓許多民眾生活遭遇困頓,內政部去年起執行「馬上關懷急難救助」及「工作所得補助」兩項方案,幫助遭逢急難亟需救助以及近貧民眾,實施至今已有二十多萬民眾受惠。
主辦兩項業務的內政部社會司表示,總統馬英九去年在新政府上任後,因應民生物價上漲,為加強照顧弱勢族群提出「馬上關懷」措施,去年八月底上路。主要針對社會救助法第二十一條新增第五款為主要對象,即負責家庭主要生計責任者死亡、失蹤、罹患重傷病、失業或其他原因無法工作,使生活陷困境或其他變故者,任何人可向村里長通報。
社會司說,「馬上關懷」專案與其他急難救助措施最大不同,就是採「及早發現、馬上關懷、及時援助」方式進行,只要鄉鎮市公所召集人、村里長或村里幹事、社福機構成員組成的訪視小組訪查屬實,就由鄉鎮市公所核定發放一萬至三萬元救助金,急迫者可先發五千元,一天內再補足餘額,達到「快、準、有效率」的目標。截至去年底,已發出上億元救助金,近萬民眾受惠。
至於「工作所得補助」方案,補助對象是年滿二十歲、未滿六十五歲國民,如果其個人年薪資在三十萬元以下,並符合以下條件,包括非低收入戶、全職工作者、申請人及配偶或所扶養未滿六十五歲一親等親屬非軍公教職,且年薪資所得在三十萬元以下、綜合所得未超過基本門檻及其所有不動產價值未超過三百九十萬元者,補助金額從每月三千元至六千元不等。
社會司指出,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從去年十月實施至今年九月,為期一年。
依據財政部財稅中心九十五年度報稅資料篩選出約三十八萬餘位符合資格民眾,並匡列五萬名額接受自認符合條件者,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請,至去年十二月,由地方政府第二階段篩選,符合資格者共計二十九萬餘名,已經有二十一萬餘人獲補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