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德

星雲大師 |2006.03.07
4839觀看次
字級

《禮記》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宇宙天地無始以來,自有其軌則,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類生存於天地之間,要感謝天地賜予的一切,更應該盡力維護這個大環境,以回饋天地之德。

第一、感恩天地,覆我載我:戰國時魏武侯乘船遊黃河,讚嘆:「江山很美,有險峻屏障,魏國何等堅固。」同行的吳起說:「山河天險,固然能保祐國家,但是還需要國君的德行,如夏桀、商紂雖有鞏固疆土,沒有道德,只有亡國。」所以,天地覆我載我,我們更應該修養道德,為萬世後代做更多的好事。

第二、感恩天地,育我養我:上蒼有好生之德,大自然生長萬物,供給人們日常所需。而空氣、大地、植物、動物,彼此之間,皆是物物相扣,息息相關,隨地砍一棵樹,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環境。萬物相互供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彼此相互消長,怎能不尊重生命,感恩天地的養育之德呢?

第三、感恩天地,容我愛我:虛空含藏萬物,無論是淨、濁、美、醜,天地都不曾揀擇嫌棄。天地之間,就屬人類耗用最多的資源,也破壞最多的自然景觀。人類過多的貪婪自私,終於讓大自然反撲,海嘯、地震、颶風、洪水……種種天災的警訊,都在提醒我們,不能再一昧的予取予求,當記取並珍惜天地無私包容的大愛。

第四、感恩天地,生我長我:莊子云:「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我們生於天地之間,最後也回歸於天地,應知生活上的所有,都是天地所賜。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一飲一食,一物一用,都應惜福感恩。

人類、萬物,生於天地,長於天地,用於天地。大地是生命之母,虛空是有情之父,所有生命都有賴天地之德,才得以生存與生活。天地之德有四點:

第一、感恩天地,覆我載我;
第二、感恩天地,育我養我;
第三、感恩天地,容我愛我;
第四、感恩天地,生我長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