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憨憨的大白臉,配上圓圓黑眼圈,超「卡哇伊」的外觀是貓熊深獲民眾喜愛的主因。其實,貓熊是已存活約二百萬年的活化石,包括尚書、詩經、史記等中國古籍,都有貓熊相關記載。
古籍顯示,古代貓熊分布範圍比現在廣得多,因此才會有貔貅、貊、竹熊、食鐵獸等稱呼。儘管中國古書早有記載,但發現貓熊、並將貓熊介紹給世界的,卻是法國人。
一八六九年,法國神父譚微道在四川活捉到一隻「黑白熊」,但「黑白熊」卻死於運回巴黎的途中。譚微道將「黑白熊」的皮送到巴黎國家博物館,西方人還以為這張皮是假的,因為沒人見過這種怪異的「熊」。
大陸林業局表示,貓熊雖擁有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但長久以來已適應素食,以竹莖和竹葉為主食,最愛吃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