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二○○四年一項普查指出,大陸野生貓熊已從不到一千隻,成長了約有一千六百隻,其中岷山、秦嶺一帶數量占所有野生族群的百分之六十五。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資料,早在西元六百八十五年,唐朝女皇武則天就曾以兩隻貓熊當作國禮,贈送給日本的天武天皇,開啟「大貓熊外交」濫觴。
大陸從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八二年,共有二十三隻貓熊被以「和平大使」之名,贈送給蘇聯、日本等國家作為國禮。
一九八二年大陸送出雄貓熊「飛飛」給日本後,即停止贈送貓熊出國,改為以研究名義「出借」他國。
一九九三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大陸共同發表一個十年的貓熊保育策略,致力成立保護區及相關經營管理工作。
大陸透過國際保育團體合作,送出具備繁殖能力的成對貓熊,在居留國進行十年的合作研究。
至二○○六年為止,有超過十五對貓熊在美國、日本、墨西哥、德國、奧地利、泰國、西班牙等七個國家的十二個動物園,參與合作研究計畫。
今年七月六日,位於四川雅安的貓熊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的母貓熊「幗幗」產下一對雙胞胎兄弟,這是今年五月間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全球出生的第一對貓熊寶寶,特地取名為「平平」、「安安」。
至於全球最近以來死亡的貓熊,是一九九二年送到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公貓熊「陵陵」,牠在今年四月三十日凌晨死於心臟衰竭,享年二十二歲七個月,相當人類壽命的七十多歲。